龚正: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龚正: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2025-11-14 13:30:00   来源:财联社    

11月14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学习时报头版撰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谋划实施好上海“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锚定一个总目标”,就是锚定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总目标。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对新征程上上海发展作出新的战略擘画,指出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上海谋划推进“十五五”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为国担当、勇为尖兵,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做到五个坚定不移”。第一,坚定不移加快“五个中心”建设。建设“五个中心”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是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强化“五个中心”核心功能。紧紧围绕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持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不断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在全市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着力提高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产品、机构、基础设施体系,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着力强化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配置能力,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巩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领先地位。着力增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完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强原始创新,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深化“五个中心”联动发展。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在科技金融、航贸一体化等联动点上加大探索力度,一体谋划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离岸研发,强化“五个中心”的整体效应、平台效应、放大效应和辐射效应。

第二,坚定不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是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强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战略引领,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和重点产业需求,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开放引才综合优势,实施更具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大力汇聚全球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第三,坚定不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进一步强化上海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中心节点作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链接作用。一方面,大力提振消费。发挥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为全国提振消费作贡献。促进服务消费,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服务消费带动商品消费。大力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串联各方资源,促进相互导流。拓展外来消费,加快打造舒适便利、充满活力魅力的世界级商圈,以优良的消费环境、便利的消费服务、优惠的消费政策,推动外来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悦己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邮轮经济等,创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新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投资效益。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产业、交通能源、文化体育、生态环境项目,前瞻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

第四,坚定不移实施高水平改革开放。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强化先行先试、集成探索,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的试验田作用,加快打造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二是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服务企业“走出去”等重点领域,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三是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新一轮指标体系,在要素获取、权益保障、降低成本、高效办事等方面推出更多创新举措,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第五,坚定不移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打造宜居安居的品质生活。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在历史性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改、零星旧改、“拎马桶”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不成套旧住房改造等城市更新任务,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均衡优质水平,推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服务更普惠、更优质、更多样,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二是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上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持续打造“一江一河一带”绿色生态空间,在提前实现千座公园目标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千座公园”建设,力争到2035年全市公园数达到2000座。三是打造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更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迭代升级,打造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四是打造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坚持“四早五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城市安全风险谱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能力,提升极端情况下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确保上海始终是全球最安全、最具韧性的城市之一。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