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发布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发布

2021-12-01 08:05:4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华东师范大学日前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报告显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持续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上海以68.23分连续七年位居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第一位,龙头作用显著。

  指数研制首席专家、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介绍,该指数通过构建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系统评估。

  报告显示,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苏州、宁波、合肥、无锡。

  曾刚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各分领域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龙头城市上海以及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苏州、宁波、合肥、无锡、长沙等高级区域中心城市分别具备了较强的对全流域、对所在区域的协同发展能力;尤其是上海,在科技创新(95.48分)、交流服务(89.01分)、经济发展(88.54分)三个领域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得分均位列第一,龙头城市效应明显,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得以显著增强。

  纵观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演进,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持续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不过,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城市生态短板突出、都市圈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的问题。为此,报告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一是五措并举,打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二是圈群耦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三是链链不舍,推动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四是网点交融,提升流域创新体系综合效能;五是与带路融合,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