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指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接受特区政府邀请来港主持一个高峰论坛开幕仪式,而且这个论坛是有关香港在“一带一路”与亚投行走向世界应扮演什么角色而作出各方论述,既然论坛名为高峰,便是一个极高层次的讨论,因此张此来的意义极之重大。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看,而其所能推出的“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又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化中的一大推手,史无前例的是,以双赢的世界观把先进国与发展中国家再度携手合作发展,与过去三四百年欧美所走过的全球化,已由史家定性为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主义收场,其中负面后果,伤痕累累,最难堪的是落后地区的人民看到全球化的果实,却只能望梅止渴渴更渴。
中国在清末由八国联军打开门户后,国家陷于内乱外患长达200年,有识之士群起论述中国要振兴、要现代化,也议论了200年,而香港的殖民地化也长达150年;所幸的是,中国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举国几乎灭亡后浴火重兴,而香港之幸是在结束殖民地政权后,第一是不像全球众多殖民地那样沦为烂摊子,而是成为国际大都会、大商港、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所幸的是殖民地政权结束的剎那不会玉石俱焚,就非洲所见到的独立建国60年乱了60年,香港确实是“福地”。
中英默契不谋而合
中港之幸,一切得来不易,可福可祸系于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见面一瞬间,两人得到的默契是前者愿看到香港的成功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借鉴,后者看到的是香港作为打开中国门户的历史使命还未完成,双方的默契不谋而合。
如今两人早已作古,心愿却继续在中港之间展开良性互动,中国首先在邓策划下,贴住香港的广东福建两省开创4个经济特区,目的是要证明给国人与世界看看,英国做得到的,中国也做得到。如今深圳与珠江三角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镇,也是世界成功发展的亮点;香港则继续在“一国两制”下保持安定繁荣。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守成不易”,但要再创高峰,更难,今后要如何再迈进?
张德江此来参加“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高峰论坛,正是来跟大家讨论如何合作走出去,这是自邓撒见面以后,再一次的历史机遇。张此来赋予香港这么重大的历史使命,港人应打醒精神,与中国取得默契,争取中港与“一带一路”世界各国多赢的盛景。
为张此来参加高峰论坛作出历史定位后,本文且试行为香港在丝路和亚投行作出定位,这个定位应从中港两地所长去尽力尽心发挥。
中国所长主要在人力与物力,以英国人的眼光看,以一个小块的英格兰竟能建立一个横向非洲、美洲与亚洲三大洲的大帝国,靠什么本事?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是英国人,也最了解英国与世界经济,他指英国的本领之所以能在众殖民主义者中脱颖而出,正是靠其懂得在世界各地发掘人力与物力这两大资源。
当年英国看到的三大物力资源宝地,一个是北美洲,其次是印度,再其次是中国,现在这三地已成为世界三大顶尖国家的所在地,美国已成为No.1,其次中国No.2,印度很快会排上第三位。以斯密的学问,他看到的英国本事是其他最早的欧洲殖民者,忙着到全球去找黄金,西班牙便是最天真的一位,但找了老半天,却因为找到了金矿而打生打死,没法有什么实质的建树。
英国却不然,其到世界各地忙的是找农业资源,也因此而找到了北美、印度和中国。她在北美找到马铃薯和玉米而如获至宝;在印度找到棉花助长其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在中国找到茶叶而成为茶王。
笔者在马来半岛出生长大,那里的橡胶产量长期占世界总产量八成以上,橡胶的用途单看轮胎,便知这是汽车发展的命根,其他的用途更遍及全球各种用品,可是橡胶的原产地是巴西,自英国人发现后,移植到新加坡而发展在马来半岛,由此可见,英国人的慧眼真是马中的伯乐,她知道什么植物物种是极具经济价值的宝物。
其次说到人力,英国人走去全世界也在找人力资源,她跑去全世界,但最赏识印度与中国的人力资源,她把华印带到全世界他的殖民地去协助开发当地资源,华人之到北美、澳洲、东南亚的新加坡、北婆罗洲、马来半岛,正是英国人的杰作,她在打开中国门户的两京条约的第二条,便要求写下让中国人走出去,可见她深知以英国之小与人少,没有如广大人口的中国与印度,再大的殖民地版图也开发不了;印度今天在全球16个国家有印度人占有大比例,如斐济国便由印度人主导全国经济,今天美国的硅谷科技园也有高比例的印度人创业,今天印度还是网络科技的灵地呢!而中国今天在高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跟上来了!
说到中国的长处,接下来要看香港的长处,再以英国的长处在香港留下来的建设去看,当可看到香港长期以来的管治以行政见称,这做法不只香港如此,学术上早已指出,英国在印度首先实行公务员制度,这制度的优点是公务员机构只做政府的执行任务,不做决策工作,决策由行政机构去做,决策者要负责政策好坏的责任,执行者不负政策好坏的责任而去留,决策者则要负责而去或留。
这个公务员制度的优点是确保政府稳定,在管治印度期间政府的工作持续稳定,行政官可经常换,但不影响公务员的管治工作,因为公务员采行政治中立,政治问题不沾身,即使印度独立,这套公务员制度仍持续不变,甚至还将印度成功的经验在其他殖民地实行。香港政权移交,“一国两制”之可行,正是因为公务员制度不涉政治是非。因此政府主要的管治架构与其工作可整个过渡到九七后。
香港应借此机会重新定位
比较其他欧洲殖民地管治,例如法国,最大的问题是连当地文化也管上,也因为大力改造殖民地的文化与社会、法国殖民地如印支半岛所见,长期陷入斗争。英国在香港却碰也不碰广东人的文化,所以天下太平。
丝路可用英国在港留下来的公务员制度试用到“一带一路”合作机构当成管理架构的模式,因为这个管理模式很讲究专业不讲政治,丝路接触到的合作伙伴文化差异很大,政治与社会也很复杂,正如英国当年面对的众多殖民地文化差异那样,避之则吉,只有让公务员讲求专业办事,便可避开数不尽的政治麻烦了。因此香港可为丝路所做的贡献,大可在香港开办丝路的公务员训练班,所有涉及丝路发展的事务,例如金融管理所包括的法制、会计、投资、保险等等运作,公务员制度都涵盖了;还有其他不可或缺的管治问题,包括财政、安全、交通、物流、雇员训练、福利、待遇、开会的程序与纪录;政府之间的外交、沟通、礼节等等。总之,以香港公务员制度来看,把所有部门当作丝路工作的管治模式,对“一带一路”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更具意义的,应是上述所说的借此高峰论坛,好好为中港历史总结重新定位,只有更大的发展机遇,香港与港人才会意气风发,不会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