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北美自由贸易谈判终于要来了!
据《环球邮报》报道,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已经向国会提交了准备重启北美自由贸易谈判的目标清单。根据美国法律,提交目标清单30天后,也就是8月16日,美国便可以与加拿大、墨西哥展开谈判,修订以往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众所周知,美国近年来对NAFTA极度不满。特朗普“顺应”民意,从竞选开始便对NAFTA大加指责,称其为“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议”。他曾强硬地表示,自己当选总统后,将会重启北美自由贸易谈判,如果实现不了预期目标,就会退出NAFTA。
现在,痛骂NAFTA一年多的特朗普,终于露出了“青面獠牙”。他究竟会怎样搅动北美自由贸易格局?接下来的美加自由贸易谈判,是否会为渐有起色的加拿大经济浇一盘冷水,蒙一层阴影?
以笔者之见,这次贸易谈判是否会影响加拿大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问题,一个是加方是否拥有较大的谈判筹码,另一个是美国的“谈判野心”到底有多大。如果加方缺乏筹码,而美方咄咄逼人,修订之后的NAFTA就很有可能偏向美国,从而对加拿大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加方筹码在握,而美方又适可而止,NAFTA就能维持大局,就不会改变加拿大经济的走向;如果加方没有谈判筹码,但美方“无心进取”,谈判同样不会对加拿大经济造成致命影响。
第一个问题,加拿大面对美国是否有足够的谈判筹码?
平心而论,加拿大在美国面前,谈判筹码是有限的。首先,加拿大对外出口严重依赖美国,76%左右的产品流向美国,只要美国拒绝购买,加拿大对外贸易立刻歇菜,而美国对加拿大的贸易出口额,仅占其外贸总额的18.3%,两者极其不对等;其次,自NAFTA实施以来,加拿大在对美贸易中始终保持顺差,赚的比较多,因而在谈判中难有底气;最后,最近几年来,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能源趋向自足,全球油价又疯狂下跌,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加拿大油气产业在美国面前没有任何脾气,只能视其脸色行事。
去年冬天,特朗普刚刚上台,加拿大领导人就主动表示,欢迎重启自由贸易谈判,侧面证实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心虚”:自己作为NAFTA的赢家,不妥协一点,似乎说不过去。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美国总理特朗普
这一年来,加拿大领导人意识到不能依赖美国,竭尽全力扩大与亚洲、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多年来形成的对美贸易格局不是说变就能变的,短期内依靠对美贸易维持经济运转,仍然是加拿大的不二选择。加拿大手中的谈判筹码,自然不会多。
因而,单纯就加拿大来说,这次谈判凶多吉少。但是,刚才说了,谈判结果还要看美国的态度。
第二个问题,美国重启贸易谈判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特朗普为什么对NAFTA恨之入骨?为什么逼着加拿大以及墨西哥重新修订NAFTA?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事实不是很明显嘛,美国在对加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亏钱多了自然心中不满,要求改变。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提交的目标清单中,也确实有扭转贸易逆差一项。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个幌子,并非问题的焦点所在。NAFTA生效后,美国对加贸易确实处于逆差地位,但是逆差额自2008年以来不断缩小,现在已经缩减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2016年,美国对加贸易逆差为121亿美元,仅相当于对中国贸易逆差的0.35%。特朗普有必要为这点贸易逆差大动干戈吗?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令特朗普对NAFTA恨之入骨?
特朗普自己是一个成功商人。商人最喜欢的,就是可以在自由贸易协定保护之下,到处寻觅投资机会,获取最大利润。因而,特朗普自身是不应该讨厌NAFTA的。他对于NAFTA的抨击,都是为了迎合民意而做出的。换言之,他发誓要改变甚至撕毁NAFTA,应该是做给支持他的中西部选民看的。这些选民认为NAFTA吸走了企业,抢走了工作,因而对NAFTA极度不满。特朗普就是靠着迎合他们而胜出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政府要重启的NAFTA谈判,主要目的是为了兑现特朗普的竞选诺言,即将大型企业拉回美国本土,为选民创造工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这应该是特朗普的核心目标,也应该是这次贸易谈判最为胶着的地方。
理论上来说,特朗普政府拥有很多手段,迫使大型企业投资本土,为民众创造工作机会。谈判清单中所列的劳工和环境条款,应该就是直接针对这个问题而来的。美国政府之意,必定是要求加拿大、墨西哥提高劳工工作标准,从而增加当地生产成本,以达到阻遏美国企业投资设厂的目的。
但问题是,特朗普政府真的能够为了普通选民,竭力阻遏资本外投,而全然不顾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利益吗?熟悉美国政治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对于特朗普来说,民意当然不能违,违背了就会失去选民支持;但是,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利益同样不能损,损害了就会失去财政来源。因而,特朗普政府在谈判过程中,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目前特朗普执政团队很多来自企业界和金融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亦不乏20年前参与谈判的“旧人”,都说明特朗普不但不会甩开企业家和金融家,反而要依靠他们维持运转。如此一来,怎么可能指望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一心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再回过头解读一下美国对加贸易谈判的清单。
该清单主要包含10个要点,其中取消现有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要求加拿大放宽对电信和金融服务领域管制,美国保留反贸易补贴的法律权力,要求加拿大改革其能源政策,显然主要是为美国企业界和金融界服务的;缩减贸易逆差,要求加拿大强化乳制品和禽类制品供应体系监管程度,提高加拿大公民访美消费免税上限,扩大美国商品的市场准入范围,免除软件、音乐、电子书进口关税,客观上当然有助于美国制造业,有助于美国工人就业,但是其首要受益者无疑仍然是企业界和金融界。
在10个谈判要点中,真正为美国工人谋“福利”的,恐怕是第5点“将劳工和环境章节提升到协定核心位置”。特朗普政府知道该要点对于美国工人的意义,因而强调将其提升到“核心位置”。但是,如果加拿大劳工和环境标准真的提高了,美国在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提高,利润就会减少。这恐怕是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同样不愿意看到的。
总而言之,无论就美国政治而言,还是就目标清单来看,本应为美国工人争取就业机会的贸易谈判,在实施过程中很可能会被美国企业界和金融界冲淡“主题”。美国工人希望增加加拿大吸引外资的难度,以确保美国资本留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而企业界和金融界则希望改善加拿大投资环境,以便更高更快地赚取投资利润。这两者在根本上是冲突的。它决定了美国政府在贸易谈判期间不会“痛下杀手”,完全翻转NAFTA。
既然美国政府难以“痛下杀手”,手中筹码不多的加拿大政府,就不会在谈判期间陷入绝对被动。只要找准了美国的“软肋”,说不定还能在某些要点上化解危局。毕竟,贸易都是双向的,加拿大固然依赖对美出口维持经济运转,美国经济缺了加拿大产品,恐怕一下子也要陷入瘫痪。从这个角度推测,美加自由贸易谈判应该是雷声大、雨点小。
美国自由贸易谈判真正要对付的,恐怕是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