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带来诸多异象,菲利普斯曲线之“死”便是其中之一,而这也将会成为即将开始的杰克逊霍尔会议的一个焦点问题。
菲利普斯曲线这一概念,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WilliamPhillips)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个国家的通胀水平和失业率呈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这个理论在过去一直成立,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央行采取非常规手段向经济不断注入流动性,二者之间已经不再是这种关系,这在美国和欧洲表现的尤为明显。
不少分析师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很不妙,可能会成为即将于当地时间8月24-26日在杰克逊霍尔召开的央行年会的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CNBC援引PositiveMoney分析师EdwardSmythe称,失业率和通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已经“死了”,低工资以及不稳定的工作意味着,尽管失业率下降了,但是人们的购买力并未上升。
美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本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上个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20.9万人,高于预期的18万人。失业率则下降至4.3%,为十六年来最低水平。
在失业率处于如此低位的同时,美国通胀却迟迟没有起色。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7月CPI环比和同比双双不及预期。其中,当月CPI环比上涨0.1%,连续五个月不及预期。
摩根大通资管的MichaelHood称,他们原本预计美国通胀会逐步加速,但在过去几个月中,核心CPI与核心PCE指标同比增速都跌到2%以下,“薪资通胀近期也有所降温。”
欧洲也面临同样问题
今年6月,欧洲央行预计欧元区今年通胀水平为1.5%,明年为1.3%,2019年为1.6%。这较3月的预测有所下滑,当时欧洲央行预计这三年的通胀分别为1.7%、1.6%和1.7%。
此外,欧洲央行7月会议纪要显示,该行对通胀和失业率之间相关性的缺失进行了大量讨论,并认为这可能是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且更可能是结构性问题。会议纪要提到:
这些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劳动合同以及薪资设立过程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又是受到此前几年改革的影响,这可能意味着菲利普斯曲线的结构性破坏。
在杰克逊霍尔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如何应对菲利普斯曲线之死,会成为央行行长们关心的一个焦点,但是明面上他们可能不会直截了当的谈论这个话题。DanielStewart首席经济学家AlastairWinter称:
央行行长们希望传递出这种信息,他们仍然能掌控形势,并且做的还不错……同时会避免菲利普斯曲线这种话题,并避免股市和债市对他们的政策变化做出极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