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结束了对中国的2019年第四条款磋商访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初步结论。IMF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思·康(Kenneth Kang)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19年初趋于稳定,预计2019年和2020年的增长率将分别降到6.2%和6.0%。与贸易紧张局势有关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风险偏于下行。
今年5月,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突然升级。5月10日,美国将来自中国的每年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中国随后宣布实施报复性关税。而在此之前,由于中美贸易谈判释放出积极信号,IMF于4月将中国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2%上调至6.3%,将2020年增速预期从6.2%下调至6.1%。
对于为何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下调了0.1个百分点,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是中美贸易战自5月起升级将对中国GDP造成0.2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二是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可以带来0.1个百分点的增幅。“假设关税保持现状,中国经济增速到2020年会缓慢降至6.0%的水平。”
对于中美贸易战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如果贸易压力长期存在的话,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包括大宗商品的进出口商、整个亚洲价值链上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械设备的产业。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行业可以从中国经济的成熟和再平衡中获益,比如,消费部门、服务部门、高附加值部门可以获得比较快速的增长,他们会吸取更多的投资。
IMF预测,2019年,中国总体通胀预计将因食品价格上涨而升至2.3%。“鉴于贸易紧张局势可能进一步升级,近期前景仍然非常不确定。”
尽管美国近期提高了对中国的关税,但IMF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增加新的刺激措施,就足以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如果关税不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不显著放缓,就不需要进一步放松政策。应提高汇率灵活性,以促进对新的外部环境作出调整。”
如果贸易战升级,中国有必要适度放松政策
面对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康指出,IMF对中国最重要的政策建议保持不变,包括:一是降风险、去杠杆以降低整个体系的脆弱性;二是刺激消费,降低投资;三是进一步开放私营部门进入服务行业;四是实现政策框架的现代化。“不管有没有贸易战,中国都应该长期保持自己的开放方向,这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竞争,让中国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经济。”
然而,康也表示,如果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给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风险,中国有必要实施一些额外的政策放松措施。“但这样的措施应该是限制的、受控的,以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他指出,中国可以通过财政扩张稳定经济,这种扩张将由中央财政提供资金,以有利于再平衡的方式实施,并针对低收入家庭。此外,货币政策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他表示,并不鼓励以汇率作为政策工具。他指出,基于市场的汇率机制对中国是有利的,这可以让货币政策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因此,IMF鼓励中国经济继续改革,加强对外的沟通,保证汇率的灵活性。
他强调,总的来说,人民币的汇率是由市场决定的且比较稳定的。“2018年,人民币与我们的目标政策、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都是保持一致的,没有被高估,也没有被低估。”他指出,通过最近几年的考察,IMF认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加强。
“竞争中性”原则有助于创建公平竞争环境
康率领的代表团于5月23日至6月5日访问了北京和贵州,开展了2019年第四条磋商讨论。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参加了政策讨论,并会晤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财政部部长刘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等高层官员。
康透露,在这次磋商中,IMF重点关注了中国政府提出的“竞争中性”原则,即让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实现公平竞争,让资源在经济中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我们非常欢迎这个概念,一直也在建议中国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让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到经济当中。”他说,“‘竞争中性’的概念有助于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是非常积极的一步。我们希望能够对此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IMF驻华高级代表席睿德 (Alfred Schipke)表示,希望中国政府可以在融资方面更加平等地对待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中国国有企业占到经济的比重为20%,但可以获得的信贷比例远远超过私营部门。”在这方面,他表示,中国政府正在推动改革,以帮助私营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
对此,IMF建议,为了改善信贷分配和效率,在实施相关政策增加对私营部门贷款的同时,还应制定一项全面的计划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
要真正实现“竞争中性”,席睿德强调,中国政府必须要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实行国有企业的预算硬约束,并取消对这些企业的隐性担保,从而让很多僵尸企业从市场中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