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国内的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随着疫情在海外的快速蔓延,海外的新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中国的确诊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国家证券市场出现了下跌。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期货价格已上涨到2011-2013年金价历史高点附近。这是资本市场对疫情的反应,大家担心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原因如下:第一,全球各国应对强传染疫情的管控能力亟待加强。一些国家和地区很难采取强有力封城、管制人员流动等措施,而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可能导致病毒迅速蔓延,过去几天韩国、伊朗、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病例迅速增加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便是源于此。
第二,各国可能面临短期医疗资源缺乏。全球各类医疗资源高度紧缺,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试剂盒等。
第三,疫情出现后对一些国家的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一些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全球缺货问题令人关注,如苹果便因为供应链问题导致上市推迟,三星、现代等一些韩国工厂因疫情出现了关停。中国国内相对较好,国有银行提供了较好支撑,在关键时候可以有所担当、承受损失,且国家处置风险手段较多。
第四,疫情可能导致一些全球需求减弱,世界贸易额继续萎缩,而以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可能遭受重创。目前,原油价格(布伦特石油)已跌到50.94美元,这是2018年12月以来最低价。对于我国而言,在确保防控的前提下,生产生活还在有序恢复中。国内新增病例在减少,但经济的系统性恢复仍然需要时间,因为病毒隐藏性传染性强,我们现在仍然需要加强防控,防止境外输入的可能性。所以,在海外疫情被控制之前,国内的防控仍然不能放松。
虽然全球在担忧面临的经济风险,但产生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仍然不大。第一,人们对病毒的恐慌将逐步减弱。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并不高,按照目前国内病例情况,超过80%都是轻症患者,除湖北外的死亡率为0.7%,而普通流感为0.1%。当然,全球的疫情防控还正在进行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从3月下旬开始,随着防控水平的提升和有效药物的出现,病毒致病性将减弱,人们对病毒的恐惧亦将减弱,而事实上,担忧更多是一种市场情绪。
第二,各国政府强有力对冲政策将提振市场信心。目前,中国国内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已是大势所趋,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全球各国预计将采取更加积极的经济政策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这可以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虽然资本市场仍然近期可能惯性下跌,但恐慌后将会稳住。实际上,2003年非典期间也是如此,4月份开始市场短期出现大幅下跌,到11月中旬下跌幅度超过20%,但在疫情缓解后迅速开始恢复。此前美国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除病毒和相关选情因素之外,其本身处在高位,获利盘过多也是主要原因。
第三,企业短期债务问题相对可控。与2008年次贷危机不一样,本次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一些企业债务问题对服务业和供应链上的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更大,一般来说,轻资产企业现金流相对较好,而制造业企业债务风险低于房地产,特别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随着需求逐步恢复,渡过难关的可能性大。
全球经济风险的缓解转机在于疫苗的大规模上市和有效药物的出现。按照紧急时期计算,疫苗从获得免疫原到活病毒分离,再到免疫反应测试与动物测试再到大规模生产,最短也要3-5个月时间,如果按照2月开始研发,也就是到5-6月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应用。有效药瑞德西韦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临床结果要到4月27日才能公布。这意味着,可能全球疫情的控制到5-6月会迎来转机。
回顾历史,全球从未因为公共卫生问题引发经济危机,而且,现在全球公共卫生水平已经不是“黑死病”和“鼠疫”大流行时的水平,要对人类有信心!最后,病毒无国界,在疫苗和药物出现前,需要全球各国携手应对,各国应尽量采取一致紧急措施,在窗口期将病毒控制好。虽然全球性经济危机出现几率较低,但全球面临的一些经济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产业链的金融风险是全球性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这更需要全球携手解决。人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