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将于10月28日至29日召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继9月降息之后,美联储还将再降息25个基点,以支撑不断走弱的就业市场,同时将利率维持在足以把高通胀拉回至2%的水平。
10月降息预期抬头
尽管由于美国政府停摆,美国部分关键宏观数据难以及时获得,但近几周美国官员们的一系列表态显示,短期内利率下调的概率很高,而劳动力市场似乎是推动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因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在费城出席全美商业经济协会举办的活动时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有进一步降温的迹象。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美联储或在本月实施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以应对就业增长的急剧放缓。
美联储最新一期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也称“褐皮书”)称,美国经济正处于通胀压力与劳动力市场走弱并存的复杂阶段。虽然劳动力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但多数地区更多雇主通过裁员或自然减员减少员工数量,原因包括需求疲软、经济不确定性持续,以及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增加等。
近期报告裁员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这一情况也加剧了市场对于劳动力市场走弱的担忧。
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阿尔贝托·穆萨莱姆在国际金融协会(IIF)年会上表示,他倾向于在本月底支持降息。“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进一步风险、通胀及其高于目标的持续性风险可控、通胀预期仍将保持锚定,我可以支持再次下调政策利率的路径。”但他同时警告,在通胀风险仍未完全明朗之际,美联储在放松信贷成本方面不应走得太远。
美联储理事、被视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潜在接班人之一的克里斯托弗·沃勒16日在讲话中称,“基于我们掌握的所有劳动力市场数据,我认为FOMC应当在月底再次下调政策利率25个基点。”
美联储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则表示支持在10月份的议息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他认为,近期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更大的下行风险,如果货币政策保持目前的紧缩程度,将实质性地增加该冲击的负面效果,因此需要快速放松货币政策。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在98%附近。
放缓缩表或成下一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的讲话也暗示着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进程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接近尾声。
鲍威尔在费城提到了美联储准备停止缩表的议题。他表示,有迹象显示流动性状况正在逐步趋紧,包括回购利率普遍上升,以及在特定日期出现更明显但暂时性的流动性压力。美联储在资产负债表管理上有更大的灵活空间,可能需要放缓缩表节奏以维持市场流动性。
米兰也表示支持美联储未来放缓缩表。他认为,美联储即将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是明智之举,在监管体系建立之前,过于纠结资产负债表的正确规模是没有意义的。
分析人士表示,结束缩表是非常明显的政策信号,意味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从紧缩转向宽松,9月降息后的下一次降息更值得期待。此外,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等投行早先就已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的议息会议上宣布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巴克莱银行和道明证券等机构现在也已将其预测的美联储缩表时间,从此前的2026年第一季度末提前至今年年内。
一些分析师认为,鲍威尔为未来几个月结束缩表铺平了道路,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或者12月的政策会议上宣布停止资产负债表缩减。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但如果年末压力过大,则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在2026年重新开始购买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近年美联储大规模购债行动使得持有的证券增加了4.6万亿美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一度膨胀至约9万亿美元。自2022年中期以来,美联储一直在收回流动性,消化此前向市场注入的巨额资金,部分到期的债券到期后不再续作。截至10月8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负债规模已经降至6.5万亿美元。
据报道,美国货币市场持续出现资金压力,以及美联储银行准备金逐步减少,也表明美联储可能即将结束其大规模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自9月初以来,美国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与美联储基准利率之间的利差已接近2024年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该利差是衡量短期融资成本的关键指标。
美联储保持谨慎态度
虽然对美联储10月降息的预期已经较为一致,但是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降息路径仍存在分歧。多位美联储官员强调仍需警惕通胀风险,因为通胀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褐皮书”称,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正推动整体通胀上升,企业在自行消化成本与将成本转嫁给客户之间艰难权衡。在报告期内,物价进一步上升。
外界预计,除了10月降息外,2025年年末还会有一次降息,但鉴于特朗普推出的大规模且多变的贸易关税政策仍可能推升通胀,部分官员对持续降息的态度更为谨慎。
鲍威尔提醒,在政府停摆期间,美联储正在监测一系列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数据,但官方数据的缺失可能会演变为更严重的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如果停摆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将开始错过这些数据,尤其是10月的数据。这可能会让形势变得更具挑战性。”
“我个人的预期是,关税的影响将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继续在经济中传导,到2026年下半年这种影响将结束,通胀会回到向2%收敛的轨道上”。穆萨莱姆表示,关税目前正在抬升物价压力,而且在缓解之前还会加速。现在判断届时将如何行动还为时过早。他认为,官员们应当谨慎行事,因为“在货币政策变得过度宽松之前,可供放松的空间有限,而我们在抑制通胀方面的任务尚未完成。”他还表示,需要持续警惕通胀可能存在的黏性特征,无论这种黏性来自关税调整、劳动力供给减少或增速放缓,还是其他各类因素。
沃勒认为,数据显示的经济增长稳固与劳动力市场走软之间存在矛盾,现在无法确定数据最终会朝着哪个方向变化,因此在调整政策利率时需要谨慎行事,以确保不会犯下难以纠正且代价高昂的错误。相比通胀,他个人对就业市场表示出更多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