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内地在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或带来投机行为。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5日报道,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来调控房价的做法可能为不断壮大的“有房族”带来切肤之痛。上海居民易淼闻有切身体会。在上海3月份对非上海户籍居民实行限购令后,易淼闻不得不把正在出售的公寓降价至少8%,因为有两个潜在买家因新规而退出。
“我需要两个月内准备好钱,以便为刚买的一套更大的公寓付款”,这位42岁的工程师说。“买家发现我的这个软肋,然后要求降价”,他最后以53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公寓。
报道称,政府过去18个月加大了在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力度,先是刺激较小城市的需求,最近又开始在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为购买热潮降温。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新建住宅销售额创下今年最慢增速,楼市调控政策收紧是原因之一。
报道称,行政手段的一个意外后果就是往往会引发住房市场出现投机行为,因为买卖双方试图预判政府的下一个举措。具体表现为,买家从网上融资平台借款来支付首付款,或者假离婚来绕过限购规定。开发商也并非绝缘于高风险行为,有时土地拍卖竞争过于激烈,主管部门不得不叫停。
东方证券驻上海分析师竺劲表示,政策调整不仅频繁,而且更为系统化;迫使开发商和买家要么采取激进的行动,要么被淘汰出局。供需动态互动变得更为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