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八月的传统淡季,全国楼市成交开始趋缓。
中国指数研究院3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7月监测的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5.98%,超七成城市环比下降。其中厦门降幅最大为38.76%,合肥也下降超3成,福州、苏州、杭州、深圳等热门城市也均出现10%以上的环比降幅。
如果与去年同期相比的话,则有些城市跌幅最大。比如苏州,同比下跌56.65%,深圳下跌54.17%,厦门下跌36.84%。
在重点监测的城市中,7月成交面积环比、同比双降的城市为:厦门、深圳、苏州、合肥、昆明、东莞、包头等。
但与此同时,各地库存数据也在下降。由于7月楼市进入淡季,各地新增供应减少,库存总量继续下行。其中厦门降幅最大为8.73%,上海次之下降7.02%;库存上涨的城市中,合肥、福州涨幅最高均超3%。
上半年的热门一二线城市中,苏州、深圳显示出明显的降温态势。
进入2016年,1月苏州商品住宅成交小幅下跌,2月继续下降,3月苏州出台十条楼市调控政策,但由于处于政策窗口期,金三成色仍表现出众,成交量同比增长超9成。4月成交量显著下降。5月延续上月下降趋势,同环比均下降。6月成交继续疲软。7月成交面积同环比大幅下降。
深圳楼市7月成交2984套,面积30.90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0.83%,同比下降54.17%,本月深圳商品住宅成交价格为56720元/平方米,较上月下跌8.15%。
与苏州、深圳不同,上海楼市却在7月延续了6月的回暖态势,出现量价齐升的状况,库存也随之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在3月底“沪九条”新政出台后,上海仅经历了4月和5月两个月的整体成交下滑,6月、7月在一大波地王的预期推动下,楼市又迅速回到量价齐涨的状态。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