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超过20家房地产企业发布海外融资计划,融资金额超过170亿美元,创下历史单月海外融资新高。
房企抓紧融资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7月以来,超过20家房地产企业发布海外融资计划,融资金额超过170亿美元,创下历史单月海外融资新高。
多数房企融资计划期限较长。
同时,不少公司融资成本高企。
多家房地产企业取消了融资计划。以象屿集团为例,
部分公司取消短期融资计划后,加大了长期融资计划的额度。以富力地产为例,公司曾在
7月拿地“涛声依旧”
在上半年房企融资相对宽松影响下,土地市场持续火热,多地区土地出让规模较大。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7月以来,各地土地市场成交依然活跃,从城市看,卖地超过50亿的城市依然多达13个,其中卖地最多的城市南京卖地249.7亿元,另外苏州卖地186亿元,上海,昆明,南通,郑州,长沙等城市卖地金额超过了100亿。包括宁波、北京、成都、天津、无锡、绍兴等城市卖地也在高位。
从房企拿地情况看,7月份以来,中海地产、中国金茂、华侨城等房企权益拿地总价超过50亿元。碧桂园、绿地控股、新希望地产、厦门国贸、首创置业、金融街等房企拿地金额均超过30亿元,拿地规模居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房企看,做大依然是趋势,特别是中型房企,拿地依然坚决,二线城市成为热点,企业依然大量增加布局。“虽然最近包括信托、美元债等收紧预期出现,但实际对市场的影响还没有出现,执行层面的收紧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下,房企拿地依然在上半年二季度的惯性下冲高。”
张大伟表示,整体看,房企的资金链分化严重,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降杠杆阶段,特别是2016年左右购入大量高价地块的企业,最近拿地非常少。从资金情况看,如果信托等政策严格执行,预计土地市场有出现退烧的可能性。
房企业绩分化
数据显示,截至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结转销售收入增加、加快项目开发销售进度、大力推广预售项目、转让股权是上市房企实现业绩增长的主要手段。反之,可售房源明显减少,
部分房企报告期内加快开发销售。以金融街为例,公司预计2019年前6月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亿元至10.81亿元,同比增长15%至25%。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开发销售业务和工程有序推进,开发销售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效能持续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部分房企报告期内预售项目增多。以粤宏远A为例,公司预计2019年前6月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扭亏。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房地产自营项目以及合营企业万科置地“翡丽山”项目已预售商品房部分产品在2019年上半年度达到收入确认条件而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增加,从而使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利润有所增长。
部分房企进行了股权转让,实现业绩和现金流的缓解。以泰禾集团为例,公司2019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77亿元-15.73亿元,同比增长40.04%-59.97%。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项目开发规模正常增长,2019年上半年可确认销售收入高于上年同期致使利润增长;报告期内部分房地产项目引入合作方,进行股权合作,因股权转让确认投资收益高于上年同期。
(责任编辑:王婉莹)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