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康书伟)山东省工信厅8月1日下发《关于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吸引京津转出企业、优势资本、先进模式来山东落户,努力打造京津转移高端产业、高端项目、高端人才的第一目的地。
通知指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山东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借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山东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品供给丰富、制造业发展层次较高、项目承载能力强、优质企业多,具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差异化承接优势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要精准承接京津两地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和优质资源,积极推动本地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
在重点工作部署上,山东提出要编制产业对接规划,认真比对京津产业“负面清单”,尽快摸清现阶段京津冀和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及京津科研院所转移需求,充分挖掘山东制造业基础优势,找准山东与京津冀融合对接的发力点,坚持引高端提档次、引龙头强产业、引人才带团队,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引清单。
通知同时提出要好资本对接、品牌对接、技术对接和渠道对接、市场对接,推动山东家电、食品、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医养产业、纺织服装等打入京津冀市场,吸引京津转出企业、优势资本、先进模式来山东落户。深化与京津冀产业发展对接协作、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京津科研,山东转化”的共赢。
大力招引科创资源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山东提出要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尽快与中关村智造大街、智能硬件梦工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院实验室和神州泰科智造智测实验室等平台对接,与山东正在建设的工业设计研究院深度融合,建设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样机制作及验证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本地化的共享平台。
在具体工作上,通知要求各市要推动建立与京津冀对接合作机制;结合自身优势,精准选择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飞地”分享政策、监管审批事项异地互认政策等,制定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政策,调动京津产业向山东转移的积极性;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京津转移高端产业、高端项目、高端人才的第一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