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 赵白执南)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自然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刘国洪表示,通过推动《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推进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启动特殊程序加快审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相信复工复产重大投资项目用地涉及到用地审批绝不会耽误。
刘国洪表示,一是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来解决审批层级过高的问题。在国务院分管领导协调下,经中央同意,把改革土地审批制度内容,纳入到《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以后,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的《土地管理法》已经于1月1号正式实施,按照新法的要求,由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和除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单独选址项目这两项审批事项,法律规定现在可以授权省级政府行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国务院高度重视并进行专题研究,3月12日做出《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新法规定可以授权的两项审批事项一次性的授权给各省级人民政府,同时将国务院仍然保留的审批事项通过试点的方式委托给部分省级政府行使。上述的改革基于权责对等,权力设置与行权能力相当的原则,权力配置应该说更加合理,行权的效能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二是“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解决了审批环节多的问题。新的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后,实现了“多规合一”,对原来属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两个方面许可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合并。同时还推进了“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大大的简化了审批环节和申报材料,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提升。
三是启动特殊程序,有力应对疫情。创新工作方式,开展网上联审,用遥感影像对比等方式,临时替代原来规定的实地踏勘等户外作业,同时启动集中调动人员、集体联合审查、提前介入项目前期,一对一用地特殊服务,在这些特殊程序下为复工复产投资项目尽快落地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用地保障服务。同时一些地方大力推行标准地的供应改革,把原来用地效率、环保达标这些前置许可事项改为批前承诺、信用担保、事后监管的方式,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