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国大规模建设公共充电桩,将主要依赖民营资本。从两大国有电网公司发布的未来计划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此热情不高。
南方电网5月25日对外宣布:《“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编制完成。
南方电网提出:到2020年,其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上的总体投资规模将超30亿元,计划建成集中式充电站674座,公共分散式充电桩2.5万个。
《规划》分析称,到2020年,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电动汽车保有量预计为80万辆,需建设集中式充电站2654座,分散式充电桩72万个。这意味着南方电网将放弃这5个省区的绝大部分充电桩市场。
目前在充电桩建设领域处于“龙头老大”地位的国家电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亦持谨慎态度。其规划显示: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全国,累计建成公共快充站1万座,充电桩12万个。
综合两大电网的规划,截至2020年,它们拟建设的公共充电桩之和为14.5万个,仅占国家发改委公布的480万个公共充电桩建设目标的3%。
中国正大力推广电动汽车,要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跟上。480万个公共充电桩计划是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当中提出的。
其实在2014年之前,中国的公共充电桩都是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来建设的。而早在2010年,国资委就牵头并联络16家央企成立了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其中,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进入“充电与服务专业委员会”,任务是“建设电动车基础设施”。
列入“充电与服务专业委员会”的还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联盟成立当天,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发言,要求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商业模式,而且要防止重复建设。
“如果你也投钱,我也投钱,弄半天都不先进,意义就不大了”。李荣融说。他还表态称,“今后这个联盟还要更开放,央企先探路,等看见路了,还要欢迎更多的成员进来”。
市场繁荣没有出现,这是一门亏本生意。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充电站和充电桩处于全线亏损状态,仅南方电网在深圳的7座充电站,每年就亏损1300万元。
国家电网公司前董事长刘振亚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称:充换电设施将对社会全面开放,“谁想投资,谁有钱投资,谁就投”。
此后不久,国家电网正式对外宣布,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两个市场领域。国家电网称:这两个市场将以年均130亿元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总规模将达2000亿元。
为何两大电网不愿在公共充电桩上加大投入?一名电网系统业内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称,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配套成本太高。除去充电桩和充电站本身的成本,电网需要为这些充电桩和充电站重新布线,工程改造难度大,且电网并不愿意承担这笔成本。第二,除了收取充电服务费,目前仍未看成熟的盈利模式,而仅靠每度不到1元钱的充电服务费,要想收回成本时间漫长,这还没有考虑后期运营的费用。
目前两大电网建设的充电桩,集中在电动汽车保有量较多的北上广深。南方电网的《规划》称:到2020年,广州和深圳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
这一目标依然低于国家发改委的预期。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广东属于“电动汽车发展基础较好,雾霾治理任务较重,应用条件较优越的加快发展地区”。对这样的地区,该文件要求“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