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2016全球汽车论坛”再次登陆重庆,全球汽车精英汇聚于此,“重庆汽车制造业”再度成为业内热点。2014年,重庆以263万辆的汽车年产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2015年,重庆汽车年产能突破300万辆,继续成为全国汽车第一大生产基地。但面对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网+等众多新课题,未来变幻莫测,重庆还能继续领跑中国汽车制造吗?
一季度增速高于全国1.5倍
据重庆市经信委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第一季度生产汽车84.3万辆,同比增长9.4%。而第一季度全国的汽车生产总量为659万辆,同比仅增长6.2%。可见,重庆汽车制造业产能不仅稳坐全国头把交椅,还正以高于全国1.5倍的速度在高速发展。全国销量前十名的MPV和SUV,重庆造分别占了4席和2席。而在产值方面,重庆汽车制造业更加出色,2016年第一季度重庆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260.5亿元,增长高达18.5%。可见,重庆单车产值正在提高,这正符合重庆对高附加值汽车产业的布局。
高增长得益于西部市场崛起
重庆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西部消费市场的崛起。据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测算:到2020年,中西部市场的汽车份额将提升到55%,超越东部。为形成生产、销售一盘棋,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开始从生产环节布局西部。而重庆多年来形成的汽车产业配套基础和集群发展优势在这轮机遇中凸显出来,成为众多汽车企业的共同选择。目前,两江新区(重庆汽车制造80%的体量分布于重庆两江新区)已有北京现代、长安、长安福特、力帆、上汽通用五菱、现代汽车、瑞驰新能源、上汽依维柯红岩、恒通客车等整车企业入驻,涵盖美系、欧系、韩系、日系以及本土车系等5大车系。而且,在引入这些车企时,重庆不是简单的修建一座工厂,而是把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技术人才等都吸引到重庆,从而建设一个更庞大的产业集群。
重庆制造要从“最大”变“最强”
据业内人士分析,重庆虽然整车产量大,然而重庆市汽车工业仍面临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较低、零部件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等不足。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和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能汽车等是目前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也可谓是下一个十年整个汽车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但重庆新能源汽车第一季度的产能仅为1055辆,而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季度的销量数据为46,138辆,可见,重庆汽车制造还有很多值得突破的地方。
6月6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全球汽车论坛第七届年会”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沐华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重庆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目标要从最大向最强转变,而要达到“最强”需要做到:更加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更加注重新产品滚动计划和实施;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更加注重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打造;更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并使工匠精神得到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