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水“换电”
张勇宣布,到2022年,公司预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000座光储换电站,累计投放换电车辆50万台,梯次储能电池利用超过5Gwh。此外,北汽新能源还举行了“百站千车”交付仪式,向首汽集团、银建新能源以及厦门、兰州、广州等企业正式交付换电出租车。这意味着,目前已投放的换电出租车辆已超过3000余台。
该计划具体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2016-2017年,由北汽新能源、奥动新能源、出租车公司三方联合共建换电站,初步组建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组建以光储能换电站为中心的城市级能源则表示,换电模式早在新能源车布局之初就已提出,当时没有得到推广的原因是换电标准参差不齐,对于电池品质是否过关、充电满负荷是否能达到一定要求等问题,国内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
据了解,换电模式并不是首次提出,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倡导过换电模式的国家电网就曾因此折戟。国家电网2010年即提出“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模式,但这一模式很快受到挑战。换电模式要求电池标准统一,同时还需要建设大量的换电站,同时要求汽车企业按照换电模式设计汽车产品,这些事项均面临种种制约,国家电网主导的换电模式推广乏力。
北汽新能源换电车辆运营的合作伙伴是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据该公司副总裁贺宏胜介绍,一座换电站的成本约为630万元,其中包括建设换电站成本350万元左右,以及28块备用电池成本,每一块成本在10万元左右。“目前,不论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均未实现盈利。相比之下,换电模式有固定的用户,使用效率更高,盈利会更早到来。”贺宏胜说。
凌然认为,北汽推广换电模式,并且有明确的规划,证明企业有信心,这种想法值得鼓励。“如果政府没有统一的标准,消费者对换电模式的认可度也不会太高。所以,北汽新能源应该和国家一起推动换电模式。”凌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