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正式对外发布新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简称“新版GB7258”)以来,时间已有一月有余。但与卡车行业对新版GB7258的极大关注与热烈讨论不同,客车行业对该标准的反应显得相对平静。
那么,新版GB7258在客车方面的相关规定究竟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客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客车行业鲜有对新版GB7258的讨论?
■新增或修改多项新能源汽车规定
据了解,现行GB7258-2012执行5年来,在实施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提高机动车运行安全水平、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机动车技术、检验标准的不断升级,GB7258-2012已无法满足机动车的生产、制造和检验。尤其是从近几年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来看,GB7258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要求仍旧偏低,标准修改显得尤为迫切。
记者统计发现,与GB7258-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新版GB7258共有24项变动内容带有“客车”二字。其中,新增16项内容,修改7项内容,删除1项内容。涉及客车运营管理、车辆制动及稳定性、客车结构制造、行李舱及车内存放区、灭火防护、主动安全报警、变速器换挡动作要求、轮胎、行车记录装置、新能源汽车等十方面内容。综合来看,实现车辆安全运营和人的安全,成为新版GB7258的主基调。
作为标准最基本的内容,新版GB7258首先在术语定义上,对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做了修改。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指具有可外接充电功能,且有一定纯电驱动模式续驶里程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而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指以燃料电池作为主要动力电源的汽车。进一步明确了具体车辆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新版GB7258增加了部分客车应装备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的要求。这意味着国家开始有意识的推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应用,而一旦新标准实施,在提高车辆安全性的同时,将有效拉动智能安全系统在市场上的需求。
在2016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客车地板铺垫材料的阻燃性能要求”、“客车燃油箱的侧面碰撞防护要求”、“高低板的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的站立人数核定”、“专用客车车内布置的特殊要求”等没有提及的内容,依然没有出现在新版GB7258中。仅修改了发动机舱应使用的隔音、隔热材料的阻燃性能应达到GB8410规定的A级要求的客车类型,增加了车长大于等于6米的纯电动客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电池箱安全防护的特殊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标准并未针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特殊的安全技术要求,而新版GB7258诸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纯电动续驶里程应大于等于50km”、“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电量显示装置,燃料电池汽车为氢气量显示装置”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规定,或将对新能源客车生产制造产生重大影响。
■推动客车制造更上一层楼
“从宏观上看,新版GB7258的推出,不仅提升了我国车辆安全技术标准,也将进一步推动客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微观上看,在规范企业的生产和实现产品生产一致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宇通客车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整车制造装备工艺的提升,标准的升级也成为必然。
中通轻型客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红光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新标准的推出,对整个客车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而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对企业的生产也并不存在技术难点,因为很多技术在前期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已经逐步实现。
“但有一点,在新标准正式实施后,企业推出任何新产品,都要再进行车辆的试验或测试,这也意味着企业支出的费用会相应提高。”赵红光指出,成本的增加又会带来产品价格的相应调整,“任何企业都不希望赔本赚吆喝,这种成本可能最终还是要由用户承担。”
在宇通客车这位负责人看来,成本的增加是必然。新版GB7258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需要所有企业共同遵守,这就淡化了成本的压力。事实上,与成本上升相比,提升我国客车行业的制造水平更为重要,未来客车必然向着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标准的更新,则为这种趋势创造了法规性条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新版GB7258是围绕车和人的安全进行技术指标调整。类似“发动机中置且宽高比小于等于0.9的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的侧倾稳定性”、“当行车制动传输装置部分失效时,仍应具有符合GB12676规定的剩余制动性能”、“车长大于11米的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及所有卧铺客车,车身应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等都是为实现安全服务的。
该专家表示:“安全是一方面,新版GB7258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客车工业在经历60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长足进步。强制性标准就是最基本标准,就意味着企业都能达到的制造水准。而新标准的实行,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客车制造业的进步。”
■大幅提升乘坐舒适性
与专家和企业更为关注整个客车工业进步稍显不同,青岛一家客运负责人张建国的观点则显得更为接地气。他在要求记者提供新版GB7258文字版一天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现在乘客的要求比以前高多了,既要车辆安全,又要乘坐舒适,有时候车辆配置稍显落后,乘客上车后就开始抱怨。虽然我们在购车的时候也会要求厂家增加配置,提高驾乘舒适性,但由于成本原因,我们也往往是有心无力。”张建国表示,新版GB7258中,有很多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指标均值得肯定,比如“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客车的核定乘员数应小于等于56人”、“客车踏步区域不应设置座椅、乘客通道内不应设置供乘客使用的折叠座椅、应急门引道处座椅布置和测量及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应安装供站立乘客用的护栏、扶手等装置的要求”、“客车座椅在车辆横向上不应采用“2+3”布置(最后一排座椅除外)的要求”,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同时,对乘坐空间和乘客逃生的便捷性也有了较大改善。
记者前几日在乘坐北京机场大巴时,也借机向司机孙师傅了解其对客车运营安全的看法。据了解,孙师傅此前曾在客运公司跑省际长途,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转向市内短途运输。“其实换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更加安全。”孙师傅说,以前跑长途,在高速上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发生重大事故。追其原因,除了驾驶员自身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有车辆的原因。如果国家强制性标准越来越高,车辆的安全性肯定会提高。这样,无论是对司机还是乘客,都会提供一个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