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应对汽车产业重构需要“清零再出发” - 汽车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汽车 > 正文

赵福全:应对汽车产业重构需要“清零再出发”

2019-01-29 16:08:59   来源:   

  在全球产业重构和中国产业政策调整的双重推动之下,中国汽车将迎来诞生强者的绝佳历史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颠覆性的重大变革。在汽车低碳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一个不确定的全新未来。

  技术的变化、产品的变化、企业的变化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都让世界汽车巨头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虑,有些车企选择裁员瘦身,孤注一掷地转型,有些车企向昔日的对手抛去橄榄枝,谋求建立“统一战线”。产业的变革,同样也给中国品牌车企带来了巨大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那么,产业变革带来的机会在哪?挑战又在哪?谁能最终赢下这场未知的战役?在焦虑之下,车企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带着种种疑问,1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了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

  “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引发的全球汽车产业重构,需要我们具有清零再出发的战略思维。”赵福全认为,这将“结束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将更开放,竞争将更自由充分,也更能与国际接轨。在全球产业重构和中国产业政策调整的双重推动之下,中国汽车将迎来诞生强者的绝佳历史机遇。

  “汽车产业将在六个方面发生深刻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从汽车“三大革命”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究竟会给汽车产业带来什么?

  赵福全:能源革命、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正带来全新的变化,这些改变大部分都是传统汽车产业不太熟悉的,虽然车还是车,但会是新能源的车、联网的车、智能的车,其属性和特点将完全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地从技术或者产品上来审视未来产业的发展,就一定会出现战略误判。

  技术的变革将带来产业的全面重构。汽车产业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主要是以机械为主的传统技术的改良,是在完善一个“旧世界”,但现在到了“结束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时候了,这将是全球汽车产业全面清零后再出发的过程。

  世界汽车产业正在进入3.0时代。汽车1.0时代,奔驰发明了汽车,实现了从无到有,这是一家企业做汽车的时代;汽车2.0时代,福特发明T型车,并以流水线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和商业模式相互组合,让汽车得以大规模生产并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今天完整的产业链,这是一个产业做汽车的时代。而汽车3.0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产业链向出行生态圈演进,汽车产业将由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将成为可移动的智能网联终端,企业不仅要考虑“怎样造好车”,更要考虑“怎样用好车”的问题,人类将进入多个产业共同发展汽车出行的新时代。

  不难发现,汽车产业的边界也随之日益模糊,未来人流、物流、能源流和信息流将融为一体,而汽车正是其中的核心节点和枢纽。这种生态显然不是某一个企业或产业能够简单完成的,而要智慧城市(SC)、智能交通(ST)、智慧能源(SE)和 智能汽车(SV)的“4S”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而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按照“1+1+1”的合作模式寻求共同发展。其中,第一个“1”是指传统的整零车企;第二个“1”是指ICT和高科技企业;第三个“1”则是指政府及其掌握的公共资源。三方力量缺一不可,唯有有效集成,才能实现产业重构的宏伟目标。

  《21世纪》:您为什么提出“产业重构”这个词?重构体现在哪些层面?

  赵福全:重构就是与原来完全不同,是一个推倒了重来的过程,具体来说,汽车产业将在六个方面发生深刻重构。

  第一,价值链。原来的价值链就是制造,现在是制造+服务。而且制造部分的利润占比越来越低,服务部分不仅总量越来越大,而且利润更高,投入产出比更优。

  第二,供应链。原来是硬件为主,现在是硬件+软件,而且软件的比重越来越高。我们正逐渐进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大量提供软件的企业将变成汽车产业的核心供应商,供应链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核心技术。原来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未来电池、电机、电控、各种传感器、控制芯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等等都将成为核心技术。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

  第四,汽车能力。传统汽车是用来开的,但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将使汽车的作用及适用人群发生质变。同时,传统汽车是耗能装置,而电动汽车将成为可移动的储能、供能装置。汽车所有这些能力的变化,都将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第五,汽车使用模式。以前汽车的使用是以拥有为前提的,未来将进入“轻拥有重使用”的共享时代,汽车不再是简单的移动工具,更是出行服务的核心载体。

  第六,汽车产业范围。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内容商、运营商、服务商等都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未来必将形成多方参与、竞争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产业格局,受此影响,汽车产业的边界也将渐趋模糊。

  《21世纪》:产业重构的过程中,各方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企业能抓住机遇?什么样的企业会被淘汰?

  赵福全:产业重构不会一蹴而就,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汽车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各方参与者各有优劣势,谁都不可能一家独大,唯有合作才能成功。

  硬件做得好的企业,比如整车企业和传统供应商,要在做好传统硬件的基础上,努力寻找软件方面的资源。而软件做得好的企业,比如一些IT企业,也要寻找硬件方面的车企伙伴进行合作。造车、卖车的企业要和车辆运营的企业合作。此外,还需要寻求政府在包括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以及运营环境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也就是说,“硬”要向“软”发展,“软”要向“硬”靠拢,各方分工越来越细,结合越来越紧。最终,汽车产业将诞生产业平台公司,这个平台公司可能并不造车,而是提供一个大平台,把各方企业有效连接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全生态链的出行服务。面对未来的竞争,找准定位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战略讲取舍,而“取”容易,难的是“舍”,这挑战企业家的大智慧。

  《21世纪》:未来,这个大平台公司会由谁主导?

  赵福全:现在断言谁会主宰还为时尚早,而且也没有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产业进入生态时,谁都无法拥有整个“世界”,开放合作是成功的唯一法宝。在本轮产业重构中,技术、产品/服务、企业、产业以及生态创新,缺一不可。资本则是这些要素的最有效粘结剂和催化剂,资本的作用就是把这些要素有效打通、组合并最终实现升华。而这个打通的过程又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类企业都有机会成功,关键是要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要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同时更要学会在商业模式上做好资源优化组合。

  《21世纪》:怎么看“软件定义汽车”?

  赵福全:软件定义汽车,并不是说硬件不重要,而是说只有硬件已经不够了。未来,硬件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必须要靠软件取胜。如果说硬件是“躯体”,那么软件将成为“灵魂”,而最核心的价值是由“灵魂”来决定的。在大家都“身强力壮”的情况下,谁更“聪明体贴”就变得更加重要,正因如此,软件定义汽车是必然的趋势,未来汽车的魅力值以及各种个性化的体验都将通过软件来实现。

  因此,车企必须导入全新的产品设计与试验验证理念。要“软硬结合”,把产品的软硬件功能有效组合起来;要“软硬融合”,只有“软硬”融为一体才能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极致;要“软硬分离”,软硬件产品要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设定不同的开发周期和流程;还要“软硬平衡”,在充分考量软件迭代的需求下,做到硬件适当预留,以确保在车辆全生命周期中的产品性价比竞争力。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