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降价后,车市也未能停止下滑步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8.5万辆,同比下滑27.9%,占国内乘用车市场总销量的37.1%,比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自主品牌市占率在4月跌破了40%红线。
“相较于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缩小,与其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回归到正常状态有关,市场正在大浪淘沙。”艾瑞咨询汽车分析师冉闯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自主“巨头”遭遇销量困境
在自主品牌阵营中,主流车企如长安、广汽正在告别昨日辉煌,又一次遭遇销量困境。
数据显示,4月,长安汽车销量约12.1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8.7万辆相比,下滑了35.1%。1-4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约57万辆,同比下滑32.5%。其中,长安自主板块4月销量仅为3.2万辆,同比下滑45%。较大的销量下滑幅度使长安汽车跌出了4月国内车企销量榜前十。
“今年销量同比下滑严重,与去年长安汽车销量基数较大有关。从去年11月开始,长安汽车自主板块月销量已经开始回升。”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在谭本宏看来,提升销量是持久战,考验着车企的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日前长安在重庆启动了投资43亿元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试图以技术实力提升销量。
除长安汽车外,其他自主车企的成绩也并不乐观。数据显示,4月,广汽乘用车销量约为2.7万辆,同比下滑40.4%;吉利汽车销量约为10.4万辆,同比下滑19%;上汽乘用车销量约为5.7万辆,同比下滑15.4%;江淮汽车销量约为3.5万辆,同比下滑24.7%;海马汽车销量为2650辆,同比下滑72.2%。
“除了个别企业,自主品牌整体的产品竞争力不够,‘急功近利’的产品早晚会被市场舍弃。”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如此向记者解释自主车企销量下滑原因。
为了快速提升销量,自主车企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如,上汽集团发出30亿元红包用于购车补贴,并对内部员工推出了购车优惠举措;吉利则试图通过推出高端车型星越,迎合车市消费升级需求以拉动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