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工信部组织起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涉及的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等。
《决定》提出,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按照此前工信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一旦生产资质被撤销,企业将无法申报产品。此次调整后,为新能源车企提供了更长时间的缓冲期。
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调整后的准入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准入门槛,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监管手段,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将给企业和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
2020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全国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复工进程缓慢,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处于低迷状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这也给新能源生产企业造成了极大压力。
新时代证券认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地,新能源汽车需求有望提振,将带动板块内各公司估值逐步修复。
渤海证券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将持续走强,下半年在低基数效应下有望恢复至快速增长。在消费刺激政策方面,商务部、发改委等先后发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广州、湖南等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给予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的政策。在政策支撑下,今年新能源汽车需求有望不断改善。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