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汽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汽车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汽车 > 正文

能源汽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10-31 10:01:42   来源:央视新闻   

今年以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也为中国外贸注入了新动能。

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2023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十分抢眼,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9.8%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巩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我国将持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包括加快制定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

记者同时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幅十分强劲,其中9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9.6万辆,同比增长92.8%。在不少国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地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冠军。分析背后的原因,“固本兴新”是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正为中国外贸注入新的动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2023年汽车出口将超过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将超过100万辆。

新一代技术加速赋能新能源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全新的产业链,带出全新的前沿科技。同时,这些新科技也在加速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北京亦庄,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一场技术展览会昨天(27日)闭幕,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多项新一代技术集中亮相。

这个三合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好比是汽车的心脏,将于今年年底量产装车。它最大的优势是体积减少了33%,同时功率密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新一代毫米波雷达,好比是汽车的眼睛,探测距离可以达到300米,大大超越上一代产品探测200米的距离。

这个新一代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好比是汽车的大脑,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高算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国家的汽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基于新能源汽车已经自主创新的这样一个基础。纯电动汽车的水平,无论是电池、电机以及电池、电机与整车的融合设计,我认为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中国在电驱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多种驱动技术路线也应运而生。在浙江宁波,吉利汽车的研发总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新技术后,今年前三季度,这一类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接近百分之百。

它里面包含了对电池核心技术的掌握,对电驱动核心技术的掌握,包含了发动机原来传统技术的能力。三个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中国品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在整个汽车行业技术的领先优势。

在中国大力拓展汽车电动化的推动下,也引发跨国汽车公司加大在中国市场新技术的投入。在广州,这款超混电驱技术的新车,其技术优势是发动机相当于增程器,专门用于发电。

超混电驱(优势是)它没有任何的里程焦虑,同时它给客户百分之百的一个电驱体验。

新能源汽车带动多产业快速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加速带动多产业联动发展,并形成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比如大模型等联动发展,并形成了新的增长点。今年以来,已经有10多个大模型宣布上车,这种参数量巨大,能深度学习的大模型,应用在汽车上有什么优势呢?

车在未来的话,已经不被定义成只是一台车了,它是一个移动的计算平台,这个计算平台每一秒钟都在产生大量数据,所以整个大模型对未来整个汽车行业会带来巨大的一个升级。

在河北迁安,今年以来,这条自主研发建设的高等级电工钢生产线,每个月都保持满负荷生产。据测算,2022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钢材消费量约为1100万吨,同比增长90%左右。此外,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市场需求增加的同时,铝、铜等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不仅如此,我国已累计建成充电桩627.8万台、换电站3460座,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同时,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配套支撑环境建设,更好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要。加快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安全、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标准修订制定工作。守牢新能源汽车安全底线,让消费者喜欢买、放心用。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