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汽车展区备受关注,外资车企展示了诸多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新品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技术,但观展人士普遍感到,相较于中国品牌,大多数外资车企少了些电动、智能“黑科技”,在新技术、新玩法层出不穷的中国市场显得很“传统”。不仅如此,此次进博会上部分外资车企展示的汽车新技术正是源于中国技术反向输出。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技术变革、产业重构、生态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将给全球汽车产业提供发展新动能、合作新机遇。
反向输出 中国技术站上“C位”
丰田汽车在本届进博会上设立了“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三个展区,智能化展区的重点展品是首款纯电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概念车。该车型基于广汽丰田生产的bZ4X纯电车辆平台打造,搭载的是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研发的第七代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软硬件系统。
“丰田与小马智行的一系列合作,正是看中我们的技术能力。”小马智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车型是今年8月小马智行、丰田中国、广汽丰田设立合资公司推进Robotaxi规模化部署后的成果,未来,该车型将成为承担起合资公司推动全无人驾驶出行规模化落地任务的首款车型。
本届进博会上,大众汽车也展示了在可持续、智能和电动化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其中,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的游戏座舱平台软件“Gamebase”亮相,这是CARIAD与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合作的成果,双方还在共同进行HMI人机交互融合、数据与算力融合、大模型等领域的探索。
此前,CARIAD宣布与中国大算力智能芯片“独角兽”企业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还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公司翼创雷行。
“我们计划在2025年、2026年量产与地平线合作的L2+、L2++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产品;与中科创达合资公司开发的智能座舱产品也将于2025年、2026年起大规模量产上车。”CARIAD中国CEO常青在进博会上透露。
在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的展台上,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与博世共同开发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摆在显眼位置。在双方合作中,文远知行为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自动驾驶软件算法的开发和适配。博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文远知行的合作项目是博世今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压力空前 外资车企谋求技术合作
近年来,主力产品仍是燃油车的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从市场份额看,今年中国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0%,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9.7%,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乘用车更是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超过85%。
并非是外资品牌实力不济,在中国以外市场,其表现依然优异。比如梅赛德斯-奔驰今年上半年营收757.57亿欧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104.9亿欧元,同比增长7%。
在中国市场,奔驰推出了多款纯电和插电式混动车型,但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执行副总裁冷炎在进博会上透露,他总被问:“奔驰有没有电动车?”
“今年上半年,丰田全球累计销量超过50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0%,收益、销量都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全年丰田全球销量、各项指标都会创历史新高。”丰田汽车(中国)投资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说,而在中国市场,丰田遇到了空前的压力。
捷豹路虎中国执行副总裁李洁坦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月渗透率已经接近40%,意味着燃油车市场急剧下滑,而合资车企的产品几乎都是燃油车,于是遭遇销量的显著下滑。“捷豹路虎在高端品牌中最高级别的头部部分表现相对稳定,但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外资车企现在面临很大挑战和压力。”福特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向小芳说,“我们在燃油车领域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突飞猛进地发展,对所有外资车企都是一个转型课题,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来适应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是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风向标、试验田。即使当前面临很多挑战,福特还是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在中国的发展。”
不少外资车企高管都表示,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方面,中国的确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
“中国诸多技术的确是领先的。今年上半年,公司高层多次来华,对国内电动车、智能网联、智能座舱做了全面考察,并基于这些技术,扩员了在华工程团队。”李洁说。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早些年参观车展,中国车企高管“猫”下腰去看外资品牌的车底盘是怎么造的,如今,外资车企的高管在车展上也会“猫”下腰看看中国电动车是怎么造的。
李洁表示,应对汽车变革的下半场要创新,运营模式要创新,在产品技术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国汽车技术资源,积极向中国产品客户体验看齐。“在研发、产品开发领域,我们将直接把中国相关技术引入到全球产品开发中,尤其在自动驾驶方面,我们在积极拓展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
技术出海 中国科技驱动全球创新
正如梅赛德斯-奔驰在进博会上的表达,中国科技创新驱动全球创新。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合作,目前主要为中国市场服务,但将相关技术推向全球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不久前,大众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入股小鹏汽车,面向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上汽集团与奥迪合作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
10月末,雪铁龙、玛莎拉蒂的母公司斯特兰蒂斯集团宣布投资15亿欧元成为新势力造车企业零跑汽车的战略股东。斯特兰蒂斯集团表示,将借助零跑汽车技术先导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来实现该集团“勇敢向前2030”战略规划中的电气化目标,并“将通过零跑汽车的竞争力在中国和其他市场获利”。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和技术服务收入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5.5%,与欧洲、美国品牌都有技术合作。”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此前告诉记者,技术授权成为吉利目前全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未来利润来源的重要方向。2022年,吉利汽车就与法国雷诺集团的韩国子公司雷诺韩国汽车签订股份认购协议,首次将技术输出到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上汽国际副总经理赵爱民在进博会上透露,上汽未来肯定会在发达经济体建立工厂,把新技术带到海外。上海奥迪未来的电动平台全部来自上汽,这是技术“走出去”的成功。未来,还有更多合作伙伴用上汽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中国电动化、智能化确实走在世界前列。
申港证券研报称,中国新能源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新能源变革的技术输出中心。中国自主品牌利用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换道超车,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逐渐拥有话语权,合作模式由“市场换技术”变为“技术输出”。同时,中国车企所拥有的电动汽车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和投放能力也备受青睐。
越来越多外资车企与国内车企技术合作,意味着国内车企技术出海的路径愈加清晰。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进博会上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1.0时代是合资的天下,是市场换技术的单向模式。现在,中国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强势崛起和合资股比的完全放开,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入了2.0时代,自主、合资、外资,产品合作、技术合作、生态合作将百花齐放。近期出现的合资车企中方在技术产品层面反哺外方、新势力与跨国公司谋求战略合作等,正是这个新时代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