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发布会(2020)”通过九州云播平台成功举办。本次发布会以“变局与应变之策——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提升”为主题,基于新冠疫情和国际经贸关系影响的背景,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应对之策。
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面临重构,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日益严峻。“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新冠疫情仍然在持续蔓延,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大调整,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范斌在讲话中指出,如何以开放包容抵消“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如何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提高我国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如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重新审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夯基础、强工艺、补短板?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工信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石勇表示,当今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发展变得失序而动荡。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产业链的风险看作是重大系统性风险,并将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布局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部分国家甚至重新定义了“国家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
石勇认为,一方面,要从“大势”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先进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性产业,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我国正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基建”的发展都为装备制造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要看清“对手”,客观分析美国领先背后的真正原因、规律和经验,特别要学习美国在对产业发展控制力方面的好的经验和做法。
机工智库研究员司建楠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安全建设提出了建议:短期要补链,梳理供应链“断点”,尽快找到替代方案,确保产业链平稳;中期要固链,疏通短板装备“卡点”,聚焦“卡脖子”的重点领域,在国家重大专项及“十四五”规划中进行重点部署,确保产业链安全;长期要强链,根治大而不强“痛点”,抓紧“新基建”政策窗口期,为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加速转型赋能,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夯实制造强国根基。
机工智库报告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加强标准制定,提升产权保护,优化创新链条,通过“引链”、“布链”、“串链”、“延链”、“强链”、“铸链”来提高我国产业链控制能力。这也是新时期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