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下农场”藏着产业融合新密码 - 机械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机械 > 正文

工程机械“下农场”藏着产业融合新密码

2025-09-05 07:59:23   来源:证券日报   

  当山河智能的挖掘机在法国葡萄园“兼职”松土,当星邦智能的高空作业车变身果农的“摘果神器”,这些看似脑洞大开的场景,实则揭开了工程机械企业跨界农机的神秘面纱。

  在笔者看来,这场跨界,不仅是工程机械企业寻找新增长点的智慧选择,更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深层逻辑。

  首先,技术应用的行业壁垒并非不可逾越。过去,工程机械是“盖楼修路”的硬汉,农业机械是“面朝黄土”的老把式,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法国葡萄园的订单证明,无尾挖掘机的灵活身段,能在葡萄藤间跳好“芭蕾”;高空作业车的精准控制,可在果树枝头玩转“绣花功夫”。这种技术特性与场景需求的契合,说明产业边界从来不是铜墙铁壁,企业只要保持对市场的敏感,以技术创新找准切入点,就能在新场景里焕发第二春。

  其次,以工程标准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中联重科、徐工、柳工的有计划的转型展现出企业的战略定力。其并不满足于单品的偶然成功,而是系统性地将工程机械的硬核实力“翻译”成农业机械的竞争力。就像中联重科把造起重机的较真劲儿用到插秧机上,这种“用工程标准种庄稼”的思维,本质上是将制造业的先进基因注入农业现代化,让农机从“能用”向“好用”“耐用”跃升。

  最后,诠释产业协同新路径。压路机技术能让采棉机在棉田如履平地,装载机的驱动技术能解决丘陵收割机的打滑难题,这背后折射出深层次逻辑:中国制造业积累的技术、管理、供应链优势,正在形成可迁移、可复制的“通用能力”。这种能力让企业得以在不同赛道间灵活切换,既助其抵御单一市场波动风险,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当然,跨界不是简单的“技术搬家”。农业场景的复杂性、地域差异性,要求企业必须放下“工程机械巨头”的身段,真正沉到田间地头做研发。就像柳工为西南丘陵的甘蔗地改造收割机,徐工为新疆棉田定制采棉机,这种“高端技术+在地化改造”的路径,才是跨界成功的关键。

  从工程机械企业“下农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的创新活力,更是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型缩影。当更多产业打破壁垒、共享优势,当更多技术跨领域流动融合,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迸发出更多新动能。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