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叶琳
在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期间,众多中国机电企业积极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全力拓展国际市场,收获满满。这不仅展现了中国机电企业的实力,也折射出中国机电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记者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前三季度,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24391.1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额16829.4亿美元,同比增长8.6%,拉动中国货物出口增长5.1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从具体产品来看,多个领域的机电产品出口均实现了显著增长。集成电路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前三季度累计出口1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汽车整车出口也保持了高景气度,前三季度累计出口568.4万辆,出口额97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10.8%。此外,汽车零配件、船舶、通用机械设备、音视频设备、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等重点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实现了同比增长。
广交会收获颇丰
本届广交会期间,众多机电企业展示了创新成果,吸引了全球采购商的目光。海尔集团旗下海尔智家展示的行业首款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海尔博观618冰箱,能够记录食材、定制食谱,从传统工具升级为“厨房管家”。另外,海尔三筒洗衣机、搭载AI Voice技术的海尔UVCool系列空调等产品,也凭借其智能化功能在展会期间收到了大量采购商的咨询。
格力电器展示的4款产品斩获了广交会“设计创新奖”,获奖产品分别归属洗衣机、净水器、工业装备及机器人品类。这不仅体现了格力在多元产品领域的技术积累,更彰显了其从家用电器到工业装备的全产业链协同能力。
首帆动力(MPMC)在广交会期间不仅展示了包括储能系统、混合能源电站、可移动储充一体机在内的多款绿色创新产品,还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联系。“与老友的重聚令我们倍感亲切,与新伙伴的握手更让我们充满前行的力量。”首帆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广交会不仅是一次合作的深化,更是一扇洞察全球能源需求趋势的窗口。在展会期间,该公司捕捉到来自不同区域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中东客户高度重视设备在高温、高沙尘工况下的运行可靠性与散热效率;欧洲伙伴则对产品的碳足迹追踪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严苛标准;来自新兴市场的访客,更多聚焦于“光储柴”一体化系统如何以最优成本实现偏远地区的稳定供电。这些反馈正成为首帆动力推进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多元策略拓市场
前三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稳步增长,是中国机电产业在全球市场中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有力证明。通过品牌建设、本地化经营、合规生产等多重策略,中国机电企业不仅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拓宽了国际业务范围,推动了全球机电产业的发展。
品牌建设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三一集团通过举办全球大客户峰会,展示了其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最新成果,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徐工集团则通过参与国际展会、行业论坛和全球客户节,积极展示其高端装备的技术优势,通过场景化演示和客户沉浸式体验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
本地化经营成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抓手。比如,天合跟踪在巴西的Colinas项目中,设备均在巴西本地制造,其巴西工厂于2023年投产,所生产的开拓者1P产品获得巴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颁发的FINAME融资认证,有效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提升了项目的经济性。这种本地化经营不仅支持了当地产业链,还保障了项目全周期的高效管理。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成功,受益于其在本地化经营上的持续投入与深耕。比亚迪通过设立区域总部、建设生产基地、加大研发投入,深度融入本地新能源产业链。小鹏汽车则以“In Europe, With Europe”为核心理念,启用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与麦格纳工厂展开深度合作,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
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安凯客车高度重视主动合规生产。安凯客车将法规应对从被动转为主动,在产品设计之初便将目标市场的法规标准前置,主动融入全球标准体系。这使其成功取得了欧盟WVTA、海湾GCC、澳大利亚ADR、美国DOT等多项高含金量的国际认证,助力产品在全球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