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 船运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船运 > 正文

交通强国: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2025-10-16 10:52: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交通强国”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行业全面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两个纲领性文件部署,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重要抓手,落实《“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确定的顶层设计和“施工图”,各项主要指标全部如期达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主骨架基本贯通

9月28日,由中铁九局等单位参建的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开通运营,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分别4小时33分钟、1小时53分钟可达,有力推动长白山风景区、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等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9月29日,由中国铁建华南建设总承包管理、中铁十六局等多家单位参与建设的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与广肇、广惠等4条城际铁路贯通,串联广州、佛山、东莞等6座城市,助力广东城际铁路里程突破400公里,推动大湾区城际铁路从“线型布局”向“网络运营”飞跃。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加快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大通道”加快贯通。“我们加快推进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约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了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增加了约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了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971个,增加了379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增加了22个。

“大网络”基本形成。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了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已经达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大枢纽”加快建设。由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这“三位一体”构成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持续完善。80%的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支持37个城市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短至1次至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智能化加速应用

9月27日,全国首条长距离十车道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施工中,建设团队应用‘双层连铺+3D智能摊铺’技术,提升了路面精度与摊铺效率;搭建全过程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全链条的可视化监控与实时分析,以系列‘硬核’技术助力项目品质工程建设。”中铁十四局京哈高速改扩建项目负责人黄聚生介绍。

铁路施工方式的变化是交通强国建设不断推进的缩影,在各种先进技术和工具的加持下,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快推广应用。

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介绍,“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大显身手,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快递服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快递最高日揽收量7.29亿件。

聚焦新技术应用、新装备研发、新业态发展,开展系列创新场景应用和核心技术攻坚。“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推动20个区域、超过6万公里通道改造升级,通行效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分别提升约20%、30%。”刘伟说。

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装备也不断与时俱进。

地下25米的车站里,机器人抬起瓷砖、刮平砂浆、精准定位、完成铺贴,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项目建设中,中国铁建首次引进地砖铺贴机器人。

中铁建南方公司总承包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刘金峰介绍,传统的人工石材铺设劳动强度大、施工时间长,且铺设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常出现误差,需反复调整。地砖铺贴机器人集成高精度定位、智能路径规划、自适应抓取与铺贴等多项先进技术,仅需技术人员在操作终端输入相关参数,机器人便可自动完成砂浆刮平、定位放线、石材铺设及数据检测等全过程作业,安装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真正实现了高精度及高质量铺设。

CR450动车组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自动化码头在建设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上稳居世界前列……“技术装备更加先进。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等‘中国名片’更加亮丽。”刘伟说。

幸福路四通八达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从飞机高铁快速建设到乡村公路入村到户,从指尖购票到便利换乘……“十四五”期间,交通建设围绕满足人民期待不断发力,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在北沿江高铁规模最大的枢纽客站南京北站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南京北站位于国家东西沿江大通道和南北粤海大通道的交汇处,是南京首个集高铁、城际、普速铁路于一体的铁路枢纽,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北沿江高铁规模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是促进南京‘拥江发展’一江两岸双向发力的关键布局。”中铁建设南京北站项目经理王硕介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交通运输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期盼出行有更多选择、有更大便利、有更优品质。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刘伟说。

出行选择更多元。快速出行方面,高铁、民航是大家的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了40个。跨区域出行方面,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

出行服务更加便捷。交通部门大力推进智慧出行,线上售票、电子支付、刷脸出行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实现。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81%,北京西站等一批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地铁的安检互认。建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公交。

“十四五”即将收官,刘伟表示,将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