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物流业市场规模有望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物畅其流的背后,全社会物流成本也保持稳步下降态势。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物流成本稳步降低,也为物流业需求端扩张注入了强劲动力。9月,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多式联运领域及邮政快递业的新订单指数,环比均实现0.5个百分点以上的回升。以邮政快递业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50.8亿件,同比增长17.2%。加速跑的快递包裹,恰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的生动注脚。
也要看到,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仍是物流运行中较为突出的矛盾。按照《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部署,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这也启示我们,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涉及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统筹推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提高供给能力,是增强物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纵观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无不深嵌产业链供应链。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对物流供给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快递物流企业要拓展延伸物流服务链,深化产业关联,增加优质供给,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实现全产业链接,协同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注重现代寄递物流体系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衔接,提高转换效率,形成跨方式、跨区域共享互认“一单到底”的高效运行体系。
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离不开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建设,也离不开适宜的政策环境。当前,我国多式联运的比例有了很大提升,但对比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制度障碍和规则约束是堵点。相关部门和地方要通力合作,强化政策和要素支持,保障铁路专用线、皮带廊道建设用地用海等需求。例如,实施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厂区、进园区”,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集装箱运输“一箱制”,不断扩大试点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