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3万亿元 工信部谋划出台新一轮接续政策 - 家电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家电 > 正文

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3万亿元 工信部谋划出台新一轮接续政策

2023-05-10 08:12:11   来源:经济日报   

  5月9日,2023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开幕。截至2022年底,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不过超高清视频全面推广普及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会上表示,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谋划出台新一轮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构建视频产业发展新格局。

  超高清产业链加速成熟

  目前,超高清视频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2022年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中广东省突破了6000亿元。

  过去超高清内容供给不足的短板也在持续改善。张立表示,截至目前已开通的4K频道2个,8K频道2个,内容生产能力迅速提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超高清国重实验室主任姜文波在演讲中提到,央视总台开播了4K/8K频道、奥林匹克4K与高清同播频道,下一步将推进电视剧、纪录片等频道的4K和高清同播。“今年,总台将基于央视频客户端全面推进大小屏互动业务,向受众提供高质量的8K/4K高清视音频电视服务,并同步启动HDR Vivid、AUDIO Vivid的应用示范。超高清内容供给将进一步丰富多元。”

  此外,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主要环节的产业化目标基本完成。张立表示,8K超高清摄像机、8K监视器、8K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等,均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的应用。

  TCL科技首席运营官王成认为,我国超高清显示产业生态更趋成熟,行业瓶颈有望突破。“超高清视频产业具有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等特点,当前产业链已趋于完整成熟,超高清的终端产品也具备了一定规模。近年来,我国4K/8K电视加速渗透和普及,加之5G商用化的落地,可以预见,未来我国超高清产业从高清面板、拍摄设备、视频制作等上游设备生产,到机顶盒、光纤、5G基站等传输系统建设,再到下游的内容创作,整个产业链将加速形成成熟生态。”

  新场景新应用值得关注

  王成认为,在市场需求及技术创新的双重促进下,超高清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2022年,超高清产业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行业“大考”,但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在车载显示、折叠屏手机、元宇宙、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新应用场景的加速发展下,超高清产业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张立认为,超高清领域有几大系统级产品和应用场景值得业内的高度关注。一是家庭的视听系统。8K电视、折叠屏手机、智能音响、智能交互大屏、VR/AR等家庭视听系统应用量大面广,增长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拉动产业和提升内需消费的重要引擎。

  二是车载视听系统。张立介绍,2022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出货量为1.8亿片,到2023年底将超过2亿片,支持三维声技术的车载音响也成为汽车行业角逐的重要发力点。2022年,我国车载音乐市场规模达到了169.8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50亿元。

  三是会议视听系统。会议视频系统是未来混合办公发展的新趋势,据IDC数据,2022年我国云会议市场规模近10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4亿美元。

  四是网络直播系统。主要包括应用于广播电视之外的企业和个人直播使用的摄像机、摄影机、网络导播台、视频编解码器、实时渲染平台、数字人等产品和服务。

  五是商用显示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用显示市场规模达到141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2200亿元,“后疫情时代,商用显示行业变革加速,智慧社区建设、百城千屏等活动持续推动,为商用显示市场带来广阔空间。”张立表示。

  政策接续发力

  今年是超高清视频产业政策接续的关键年份。赵志国表示,超高清视频全面推广普及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要加大政策的引导力度,谋划出台新一轮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构建视频产业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龙头机构的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建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服务水平。

  张立认为,以超高清视频为代表的视频产业正在迈入更高智能、更强体验、更多元应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例如生成式AI技术的应用将实现随时随地内容创作,有助于解决超高清视频内容不足、效率不高的瓶颈问题。

  王成建议,成立半导体显示产业联盟,在行业下行周期共克时艰,防止无序产能扩张与恶性竞争,平抑周期波动,推动行业尽快回到可持续发展轨道。此外,建议针对部分关键材料和装备国产化率不高的问题,加大产学研合作,努力突破“卡脖子”工程,维护产业链安全。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