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郭荆璞信达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能源化工行业首席研究员
胡广军新潮实业总经理
庞长英美都能源油气总工程师
许友林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价格废墟之下
中国经济时报:刚过去的2015年经常会看到很多大的国际石油公司都有出售石油资产的消息,这是不是意味着它们将退出石油领域?
庞长英:表面看,大的石油公司出售部分资产,实际上是它在调整投资结构,压缩投资,选择投资重点,这是战略性的,并不是因为低油价,企业就彻底撤出。
郭荆璞:如果是企业把项目卖掉了,把钱分给股东,这种情况是真正地不看好这个行业,一些大的矿业公司有一部分是做这种事情,在回购自己的股票。
而大的石油公司并不是,比如壳牌卖资产,因为它要花780亿美元买BG,很大一笔是现金,所以,它被迫出售资产组合里面一部分的油田。比如,它在卖墨西哥湾的浅海和深海的好的项目,因为不好的项目也没有人要,你看的是它好像退出美国的区块,因为在美国的区块,它有交易。壳牌在中国也有投资页岩气项目,还没有开出产量,想卖掉有可能卖不出价钱,只有卖美国有现金流的好的资产,才能卖出钱。
还有BP在卖,它需要赔款。还有西班牙雷普索尔在卖,因为它现金收购塔利斯曼。这都是资源整合调整的方式,并不是不看好美国油田。
一些油气公司在15到20年前都投了新能源,比如壳牌投了风电,油价下跌的过程中,第一件事就是把新能源全部卖掉或关停,出售一部分能够出手的石油资产,保留资源组合里面最赚钱的一部分石油资产。
中国经济时报:的确,我们除了看到出售资产外,也看到了大量地购买石油资产,但有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石油并购交易都集中在美国,这是什么原因?
胡广军:我们计划转型石油后,对韩国、伊拉克、美国等能源交易国家进行了调研,最后锁定在北美,主要考虑三点。
第一,美国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的3%左右,但是,油田的交易量占全世界的将近60%。就是因为美国油田的私有化才能使这个交易如此频繁。
第二,政治、法规法律健全、稳定。油田是私人财产,本身就受到保护,再有美国支持开采石油的政策、税收政策都是延续不变的。
第三,产业链完善、分工细。我们了解到,在韩国,虽然产出油后卖出去的时候,必须嫁接到管道或者销售公司上,这就有很多变数。在美国这些都不用操心,油一出来,就有人过来找你谈,把你的油拉走。它的产业链完善、分工较细。我们现在做勘探开发的上游,根本不用考虑销售和其他事情。
前一段时间我们还看了两块韩国油田,论油田品质,美国不如韩国,而且报价上韩国比美国要低1/3,如果不了解,谁都会选择韩国。但是,综合考虑就会选美国。据我所知,那两块儿韩国油田到现在也没有交易出去。
庞长英:北美地区历来就是全球油气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2014年和2013年相比,油气并购交易反弹30%,那一年的1581亿美元的全球并购交易中的60%在北美,尤其是美国。按照最新的数据,从2015年8月开始到目前为止,仅全球四大投行促成的美国境内油田产业链上的交易有91宗、7000多亿美元。就是因为巨大的活跃吸引了全球的资本。
作为企业,投资国外肯定首先考虑投资环境。像中东、非洲、中亚地区、南美一些国家,经常发生政策性变化,还有因为地缘政治引起的风险,像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战争,中资企业在当地的一些投资受到巨大损失。南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2007年油价冲到147美元的时候,他们一度把石油暴利税从50%提到了99%,对中石油、中石化的项目有相当大的冲击。所以,这些因素,都是投资海外不得不首要考虑的投资环境的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大部分石油企业都在亏损,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时期进入呢?
郭荆璞:这个行业周期性很强,一个周期可能15到30年,一个下沉的周期到来的时候,比如一百美元油价的时候,你把油田卖掉,这没有问题,问题是一百美元的时候,也没有人轻易买油田,在油价下跌的过程当中,更不会有人买。只有在油价跌到很低的时候,才有大量的交易活跃起来。所以,收购只能是在所有者被迫出售自己资产的时候。
全世界的石油,每天还要消耗9000万的量,全球这么大的销售量,不可能在未来30年就降了,降1/3都很难。所以,油田这个行业,长期来看,还是很好的。一般来讲,30年周期,最好的美元资产就是500的指数,平均数达到6%,比较好的油田在30年的周期里面,平均的资本回报是20%。
庞长英:石油是唯一的战略物质,又是大宗商品,而且它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有过低谷十美元一桶的时候,它也有140美元一桶很辉煌的时候。对它还是充满信心的。
郭荆璞:BP是一个做并购起来的石油企业,以前石油七姐妹,一流的是标准石油公司分出来的,加上壳牌,BP是二流的,但它是在上一轮石油周期最底部的时候,连续做了三次大的并购,一下子把自己提到了一流水平。然后去俄罗斯合资TPK,在两年前油价比较高的时候,普京强制要求回购它的50%的股份,大概在80亿美金进去,380亿美金出来。BP依靠并购大大地提升了公司整体的价值。
讲投资组合,一方面买资产,另一方面买企业,你怎么去买一个企业?但是,现在BG这个事情结束了之后,大概可以判断,全世界只剩下5家最大的石油企业,它们之间的并购,以及我们国家的“三桶油”,对这5家企业的并购,已经非常非常困难了。
原来有人预期的是,壳牌把BP买下来,现在看来不可能了,这5家会一直保持这个局面,其他的石油公司也很难吃下去其中一家。未来5年百亿美金以上并购可能发生在这5家对第二大的石油公司。
战争硝烟何时退散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要研究石油价格何时会反弹,就必须分析影响石油价格的一些因素。虽然美国页岩油革命对于石油价格下跌起到了很多作用,但现在比较焦点的就是沙特和中国对于整个石油价格的影响。
郭荆璞:原来认为,沙特让油价这么低,不一定是针对页岩油。中东有它政治的因素,高油价的时候,作为沙特来讲,最大的问题是伊朗,伊朗在高油价时期政治上扩张很快。对沙特来讲,哪怕低油价维持5年,对沙特影响也并不大。
但是现在看,沙特本身资本外流很快,2013年我们预计沙特的外汇储备能坚持10年,但是现在看来,只能坚持到2018年。
中国权益产量在650万桶,沙特每天1000万桶左右,水平差不多,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影响整个世界油价、整个石油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通过各种方式控股或者参与的方式,去掌控这个产量。以“三桶油”为主的海外投资,在过去几年里面,对推动国际油价从110美元到40美元之下起了作用,虽然“三桶油”有损失,但中国产业能源成本下降很多。
现在全球石油产量过剩两百万桶,大概是在2%左右,如果中国不在过去几百亿美金投下去,现在可能还不会过剩。油价一下来,投资减少下来,几年之内这个产量就会低,因为每一年的需求增长,大概还有一百万桶,我们相当于过剩了两年的需求增量。再过几年如果投资不增长,油价肯定又得回去。
中国经济时报:影响石油价格还有成本,目前在美国购买的油田成本组成是什么?
胡广军:现在说桶油成本,一个是购买成本,还有打井以后要分摊管理、水电费用,通常叫操作成本,还有工程师、CEO、办公楼这部分管理费,还有税费。最大的一块儿就是财务成本、垃圾债,新潮购买的两块油田项目就没有这部分成本。所以,未来如果有企业在购买美国石油资产时还是应该特别注意垃圾债这种财务成本的影响。
郭荆璞:如果有一块儿油田,整个生命周期算下来成本在20美金,你投资这块油田是不用担心的,20美金意味着全世界大概超过80%的油田都得亏损。
我们把新能源、天然气的所有影响都算上,石油的需求量在未来10年、20年不可能下降50%,下降20%就已经很多了。
石油的需求量下降20%,对天然气来说,需求量是一倍的增长,对光伏可能就是100倍的增长。现在中国每一年投在光伏上有七八百亿元,是全世界最高的,再不可能有这么高资本支持100倍增长。所以,石油的需求不会下降很多。
所以,重要的投资还是在价格,到底什么样的价格投了这个东西,只有花很长的时间,价格优势最终才可以显现出来。
寻找石油价格的底部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这个价格是油价的底部吗?还会低迷多久?
许友林:现在不能说完全到了底部,但离底部不远了,现在正是收购的好时候。这个行业平底期快到了,用美国数据来说,2015年比金融危机时下滑得还厉害。有人说油价降到20美金,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大。从石油行业周期看,2016年上半年应该要比2015年还要艰难,应该到2017年会有一个回升。
郭荆璞:每天9000万桶左右的需求量,全世界对应的边际成本大概是在75到85美元之间。但油价低于70美元已经满一年了,还没有看到供给量下降。
为什么?石油的整个生命周期算下来的成本和它的现金成本,差别是非常大的。油田打个井,然后用磕头机抽,一天可能有几十美元的电费,实际上不是亏损,是把折旧、收购成本,通过摊销的方式全摊进去,算出来的是亏损,但这些都不是现金。企业只要能够不断地融资,就能够在现金上维持。
我们看中短期油价的变化,关键是看现金的平衡价在哪儿,我们估计现在油价低于40美元之后,开始有些企业现金会出问题,它就会不断融资。融资这个市场,在美国主要是垃圾债,当垃圾债的利率上去了,它在垃圾债市场融不到钱的时候,现金流就断了,下一步只能出售自己组合里面最好的资产,所以,在低于40美元之后,你会看到有些好资产会卖,而且卖的价格会越来越低。
油价到50美元以下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好资产,新潮实业最近买的资产就不错,都是在油价下来了之后才拿出来卖的。
油价能不能跌到20美金或10美金,我不知道,在底部多少时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40美元以下并购的机会来了。
原来我们估计是在2015年四季度到2016年的三季度会出现比较好的并购,但现在看来,有可能还要再往后推。因为美国的垃圾债市场因为加息的延后,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么快就崩掉。这个大量的并购会出现在北美,加拿大基本上油砂肯定亏本,加拿大的常规油也基本上不赚钱,美国的常规油还有一部分在维持,美国的页岩油有一些也开始出现亏损了。基本上整个北美区域,大家已经都不怎么赚钱了,那就是最好的时候,这些人这个状态,不会维持特别久的。现在只能等,看哪个企业的“血”先流干。
石油界的人都知道机会来了,很多人等这个机会等了10年了。比如BP原来的CEO,从BP出来之后,闲了两三年之后募了100亿美金准备做这个事情。
企业如何活下来
中国经济时报:听了这么多分析,我理解现在企业就是想办法活下来,熬过去了就是胜利。怎么活下来?
许友林:现在我们在美国也加大了投入,在美国买了100亩地,又建了厂房,准备建一个机修车间。现在中国的石油装备企业必须向服务的这条路走。下一步要想过“寒冬”有两个措施,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行成本。
庞长英:美都对当前油价有个比较一致的认识,未来3到5年都不会太高,所以要做长远打算,不可能压缩成本,压缩之后产量都没有了,没有现金流也是不可能的事。
投资规模压缩、削减勘探开发的单井投入。还有要做成本的降低、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资产的优化组合。
投资重点转移,之前在产的致密砂岩油藏,储量已经非常高了,在这种低油价下,把它动用起来,只能增加低效的产出,对于自己的现金流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增益。不要去动正式的储量了,这些储量就是钱,虽然现在缩水了,但是品质还在,这是好东西。重点转移其它的层位,而且现在油价低了,相应地所有的作业费用都降下来了,比较低的勘探投入,对新的层位增加新储量,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增加了新储量的同时,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产量,会帮助维持现金流。
胡广军:要把财务成本控制住。花旗银行曾经有个报告,现在美国为什么还能再采,而且产量似乎没有下降那么迅猛,主要是因为很多公司在做油价的套期保值,还没有到期。新潮没有这个债务,未来可以“轻装上阵”。
从现金成本来讲,最直接的就是操作成本的管理赋税,这是必须要支付的现金成本。平衡摊销成本,买油田的成本,这个庞总讲了要提高储量。因为这个折耗与产量和储量的比值有关系,储量一旦增加,摊销成本就下降了,至少报表成本下降了。
当然,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油价时期我们自己公司的战略目标考虑去调整它。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美国开放禁了40年的石油出口,这个信息对企业活下来会是利好吗?
胡广军:美国的产业链分工很细,因为我们主要从事上游,主要做勘探开发。如果从勘探开发的角度来说,外面的渠道打得越多,当然越好。
郭荆璞:我刚才说过加拿大的油折价的事,就是因为加拿大的油出口不出去,加拿大的油很大比例出口到美国,但是,因为管道各方面的问题运不出来,所以就折价。美国油也是一样的,因为以前美国油不能出口,WTI最多的时候,相对布伦特折价了大概17美元,美国油不管什么渠道,出口之后,这个价差肯定会缩小,现在价差大概还有两三美元,可能再有一年时间,说不定这个价差就逆转过来了。WTI的油质本来就比布伦特好。
庞长英:从油品来说,油价的升贴水主要看的是油品含硫量,而WTI这么多年一直对布伦特价差是倒挂的,就是因为美国原油禁运,导致它的WTI油价仅反映美国国内的供需状况,因为国内的好多炼厂无法消化这些轻质的低硫油,所以,这种人为引起的过剩,导致它的价格下降。对这些生产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像我们最初进入这个油田的时候,我们对WTI还是升水的,大约一桶能升4美元,但是后来整个页岩油产量增上去了,WTI再对布伦特有一个价差,我们还得再对WTI再多一个贴水,这都是企业损失。
还有在做融资的时候,要对储量有一个估值,在美国只能用WTI,再结合之前对它的升贴水的比例,做估值,融资上又吃了一亏。
所以,美国原油放开出口对WTI是一个积极的利好,对上游油公司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