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一艘名为“TheoT”号的油轮停靠在了法国的港口。这是在实施长达四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解除之后,美国第一艘抵达这片土地的油轮。面对低迷的环境,欧洲市场已经成为原油出口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与此同时,瑞士小城达沃斯因为一群经济学家的聚集而变得热闹。然而,在美妙的风景之外,人们茶余饭后更多谈论的是全球金融、商品市场近期的重挫。
油价则被不少分析师视作“罪魁祸首”之一。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雪上加霜,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在逾12年来最低收盘水平附近波动。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油价可能继续惯性下跌。低迷油价迅速引发全球商品货币、汇率等方面一系列连锁反应,危及能源企业的盈利,导致能源股遭遇重创并引发股市疲弱,投资者信心随之涣散,进而形成一条资产价格连锁下跌的链条。在暴跌的背后,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迷雾和投资者疲弱的信心。
供需失衡施压油价
2016年的交易在寒冬中到来,国际油价上演下跌接力。北京时间21日16时25分,纽约及伦敦两地近月原油期货价格跌幅均在0.6%左右。此前一个交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大跌超过6%至每桶27美元下方,为2003年5月以来最低位。
原油分析师马琛对记者表示,从供需层面上分析,国际油价仍有下跌空间,伊朗原油回归市场、石油生产大国俄罗斯及沙特等不愿减产、美国原油出口解禁等利空供应面,而全球股市下跌、中国经济减速运行等同时打压着需求面,2016年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局面将持续,油价或继续惯性下滑,不排除下探至20美元以下的可能性。
市场看法也普遍悲观,华尔街大行纷纷下调对原油价格的预期。摩根士丹利预计油价或跌至每桶20美元,渣打银行甚至认为油价会跌到10美元。
全球最大的贸易公司之一嘉能可董事长托尼·海沃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能源市场挺过“供应冲击”之前,情况不会好转。他说,理由相当简单明了,“石油太多”。
价格危机外溢效应
以疲弱油价为代表,商品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18种在美交易大宗商品期货和期权的净空头头寸已增至20.2534万张合约,创出200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马琛说,实体经济需求的好坏直接影响能源产品需求和价格,同样也会影响大宗商品。不过,马琛认为,某些化工产品或许是油价下跌的赢家,因为上游原料价格下滑,而产品价格受到基本需求支撑,价格下滑幅度打折扣,使得其存在盈利空间。而炼油板块,在油价下跌通道中,其产品特别是成品油价格紧跟国际油价下跌,但上游原料成本采用的是前期采购的高成本原料,炼油板块及其产品的利润将受到挤压。
直接与原油交易息息相关的商品货币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场风暴。俄罗斯卢布和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都已经跌至纪录新低,加元汇率也已触及2003年来最低。
更直观的感受来自于能源股的走势,标普500指数能源分类指数今年以来跌幅超过13%。而在产油重镇中东地区,股价疲弱也成为本月以来的常态。北京时间21日16时25分,彭博GCC200指数下滑1.02%,迪拜金融市场综合指数跌幅1.63%,沙特阿拉伯的TadawulAllShare股指跌幅1.34%。今年以来,彭博GCC200指数累计下跌超过17%。该指数跟踪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200只市值最大的股票。
这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全球股市频频走低。MSCI亚太指数创2012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正式跌进“熊市”。今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约8%。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的走势和油价已经越来越同步。海外媒体分析称,股市下跌背后的原因是,能源价格持续走低、美元升值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势头疲软这些问题致使许多投资者惊慌失措。只有在投资者看到这些问题有所缓解的前提下,市场才能回升。
“我不认为这是2008年重演”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股市及大宗商品的下跌实际上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对经济基本面的不看好。“所以这个跌完那个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周宣布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估至3.4%,这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该组织第三次下调预估。对于经历过上一次金融危机的人来说,此轮市场下跌的幅度、多个市场受到牵连的情况都可谓敲响了警钟。
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家都认为这并非金融危机的信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全球董事长约翰·维梅耶本周便指出,“我不认为这是2008年重演”。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事情以同样方式上演的可能性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08年危机爆发前,金融系统的债务膨胀规模没有引起重视,这放大了损失带来的痛苦,导致债券市场丧失流动性以及银行资产负债表出现巨大亏空。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场金融风暴似乎还不具备造成巨灾的力量。2008年过后,许多投资者都害怕,金融市场的每次大幅波动都可能是另一个黑天鹅事件,他们应该记住,白天鹅更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