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上,全球股市纷纷入熊,油价持续暴跌破位30美元/桶。而长期的大宗商品持续低迷态势似乎也影响到了国内市场上,其影响力延续至今年首月。根据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大宗商品市场期货与现货表现呈现出冰与火的两级。期货市场部分品种大涨,现货市场却跌幅巨大较为“冰冷”。总编刘心田认为,期现市场之所以表现迥异,主要是因为1月市场上受到美联储暂缓加息预期等非实质性供需性利好的影响。月末期货市场振幅收缩,预期2月期货市场将出现补跌行情。
最近有分析人士认为,供给侧改革把库存变成储备,就是从需求端到了供给端,博弈全球定价权,没有储备则手中无牌。当监管层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号令响起,去产能、销库存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响应的就是钢铁、煤炭、铁矿石等黑色产业链上的相关品种,然而据了解,这些实体企业目前已在尽力减产,压缩企业成本。一味的强调去库存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呢?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交易学中心教授张捷在其和讯专栏发表的文章中表示,我们需要分清库存与储备,在当今大宗商品降价和资源宽松的时候,经济不佳要去库存,但对储备却是要大幅度增加的时刻,决不能把民间的储备也当作库存去掉,这是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改变,我们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认识进行改革。政策上要区别对待的,这里央行应当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
在此我们先来梳理下大宗商品去库存的逻辑:
第一,率先触底应该是黑色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包括钢材、铁矿石、煤炭等,还有建材类;
第二,化工行业应该第二个触底的,触底的标志要看原油,原油止跌回稳,化工行业将逐步触底,有人说化工品可能先于原油触底,因为国内产商的挺价以及国内外的价差等原因;
第三,最后触底的应该是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到目前为止相对来说是大宗商品里面经营和利润最好的,尤其是铜,目前利润依然客观,铝是亏损最严重的金属,金属目前已经在减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宗商品去库存的征程似乎已过半。对于原油这一触底的标志,全球各资本市场显然仍没有充分的信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则认为,工业产出、企业利润以及通胀水平下滑均是当前经济周期健康状况不佳的迹象,令人担忧。鉴于目前市场负面情绪出现,这些因素如何是否有误导性也值得考虑。这也表明,如果没有原油影响,全球经济表现会更好。然而,现实世界毕竟更残酷:当前油价暴跌,正在拖累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