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给主要产油国带来的剧痛迫使他们聚在一起商讨冻结产量的事儿,但这一有待落实的决议,并不能加快终结全球石油严重过剩局面的进程。
2月16日,沙特、委内瑞拉、卡塔尔、俄罗斯达成共识,同意将产油量冻结在今年1月11日的水平。这是自2014年11月欧佩克(OPEC)呼吁让市场定价以来,为控制全球石油供应的首次国际联合举措,也是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15年来首次就石油产量做出了协同决定。消息公布当日,布伦特原油盘中一度大涨超过6%,突破每桶35美元关口。
欧佩克成员国沙特、卡塔尔和委内瑞拉参与了上述讨论。四国会晤后表示只有在其他产油国也跟进控制产量的情况下,四国才会真正落实这一限产决定。
分析师警告称,目前情况还很不稳定,结果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伊朗并未在冻结产量上做出任何承诺。高盛(GoldmanSachs)17日表示此举将不会重振原油价格,沙特与俄罗斯达成的冻结产量协议对石油市场将没有什么影响,甚至连能否落实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花旗集团(CitigroupInc)分析师EdMorse并不认为部分欧佩克成员国会落实协议,认为产油国的口头约定并没有多大影响力。“这项协议的达成并无多大意义,它的确短时间拉升了油价,但真正达成这项协议的可能性非常低,并且沙特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愿意和委内瑞拉和俄罗斯会谈的原因。”
Morse还表示,尽管一些产油国和石油公司已经身陷泥潭,但沙特却没有。他并不认为欧佩克会落实该协议,除非出现了解决地缘政治问题的方案,那可能会改善目前状况。“如果中东地区的叙利亚政权变革问题及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事地位问题达成了符合其期望的协议,沙特才将考虑为提高油价而采取措施。”Morse说道。
据美国能源信息局(EIA)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的世界石油供应量为9100万桶/天,而2015年10月的世界石油供应量升至9630万桶/天。短短两年时间,供应量却上升了6%。
而需求量的增速却跟不上供应量的飞涨的脚步。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9120万桶/天,据EIA的最新评估,2015年9月的全球石油需求量为9280万桶/天,增长率还不到2%。这意味着全球石油过剩的数量从-20万桶/天升至350万桶/天。这就是油价18月以来暴跌不止的原因。
许多石油业内人士期望着该项冻结产量的协定能够立刻发挥作用。但它不会。该协议的确很重要,因为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占据了全球的24%,两大石油巨头同意停止增产,据该项限产协议,产油国们将保持1月11日的生产水平,但目前俄罗斯的产量已达到了达苏联解体以来最高水平,108万桶/天。沙特的日产量为102万桶/天。眼下的全球石油产量正接近历史最高记录。
换句话说,不管有没有这项冻结协议,产油国们可能也无法达到高于目前的石油产量了。
不仅如此,还有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正蠢蠢欲动——伊朗。它一直是全球石油行业中最不可控的存在,伊朗从未承诺加入该项协议。俄罗斯与沙特明确表示该项协议的落实需要其他产油国的跟进,而最主要则取决于伊朗。
但对于刚解除了长达35年的经济制裁后的伊朗来说,限产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伊朗此前计划将其日产量提至50万-100万桶,以期恢复到制裁前水平。这将为伊朗经济带来其急需的外币。并且如果你对沙特和伊朗之间糟糕的关系稍有了解的话,那么你就会知道伊朗同意限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伊朗Seda周刊17日报道,伊朗支持欧佩克成员国为维持油价稳定所做出的努力,也支持其与非欧佩克国家的合作。2月19日,沙特外交部长Adelal-Jubeir在利雅得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如果其它产油国想要限制或者同意冻结产量,将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但是沙特不准备减产。”他还表示:“石油市场的供需和市场力量将决定石油问题。沙特将保护本国市场份额,我们此前已就此声明。”
Morse表示,伊朗方面根本没有做出任何限产的承诺,“我认为(伊朗)发表支持限产的言论仅是外交辞令罢了。”在伊朗发布支持产油国冻结产量的言论后,17日美国WTI原油涨幅逾5%。
如果说这项四国限产协定真的和伊朗杠上的话,那么可以说这项协定已经胎死腹中了。
“徘徊于30美元的低油价让所有的产油国都不好受,它们决定做些什么来安抚绝望的市场,改变目前消极疲软的市场舆论,好让它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IHS能源公司的高级主管BhushanBahree说。
目前提振油价的唯一途径就是世界需求量增长,好消耗掉过剩的石油。像这样的冻结产量协议只是毫无疑义的政治手段,产油国们对问题的根本却避而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