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国际油价继续低走,1月跌破40美元/桶创下近年来的历史纪录。尽管有沙特伊朗断交事件的发生,也难以挽救国际原油市的颓势。油价下行的背后一定有其“推手”。
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油气供大于需的格局业已存在的形势下,美国国内一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油价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变化基本上发生在2015年下半年之后。
一是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禁令解除发生在2015年底,在美国国内各方力量经过拉锯战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同意了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解禁。
尽管美国政府在声明中表示,不排除在特殊时期重新执行出口禁令的可能,但从美国政府近期的表现看,所谓的声明也就是挽回面子而已,再次执行石油出口禁令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近年石油产量增量主要是轻质原油的页岩油,国内炼化企业主要炼制的是重油。鉴于炼化设置改造的成本高昂以及改造周期,美国在短期内无法消化吸收新增轻质油,在储备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出口实属无奈且必然。
有消息称,石油出口禁令解除的积极倡导者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近期已经计划出口第一批原油。美国在出口轻质原油的同时,将继续进口中质及重质原油,以满足国内需要。这对美国的影响不会太大,充其量缩窄WTI油价与布伦特油价的价差。但这样的转型对全球市场而言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轻质原油能够在全球范围更好的调剂余缺,轻质原油也因此有了更好的去处,消除了供应与需求的不对称,有助于进一步平抑油价。
二是美国国内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按照传统的逻辑,当油气价格低位运行时,非化石能源发展是要受到挤压的。过去高油价时,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应急之举,不少国家因为担心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背上高油价的沉重包袱,所以寻求替代能源成为发展的战略路径之一,太阳能、风能以及潮汐能、核能等能源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是,最近美国的表现则打破了这个规律。美国一些州在页岩油气产量稳定甚至增长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美国国内能源结构更加多元化。这种结构的变化可是能够拉低油价的。
三是连续几年的暖冬的来临。对于那些期盼油价能止跌回升的油气商而言,近几年一直持续的“暖冬”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就整个国家层面看,2015-2016年的冬天,温度要比上一个冬季高出15%。暖冬导致美国国内在燃料用油、电力需求以及天然气方面的需求持续下降。
根据EIA的统计数据,2015年美国与冬季取暖有关的油气需求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在丙烷和燃料油需求方面。EIA预测,2015年美国的燃料油同比下降29%,天然气价格同比下降6%,预计2016-2017年冬季气温继续保持小幅回升。
如果说原油出口禁令的解禁以及国内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有人为因素影响的话,那么近几年连续出现的暖冬可是实实在在的“老天帮忙”。暖冬若持续,对于翘首期盼油价回升的油气生产商而言,可谓是“屋漏偏逢连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