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原油价格重心不断攀升,美油和布油均创两年以来新高,一度触及59美元/桶和64美元/桶。产油国在上周四(11月30)日举行的第三次OPEC和非OPEC会议上最终达成一致,将减产协议延长至明年年底。同时,会议明确表示,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两国明年的原油产量不会超过今年,这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过,原油市场的利空因素也不容忽视。
页岩油产量持续增加
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变化是油市能否尽早实现平衡以及油价能否继续上涨的主要因素。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周报显示,截至11月24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968.2万桶/日,创1983年以来新高,较去年同期的869.9万桶/日增加近100万桶/日。
EIA11月报告显示,美国7大页岩油主产区11月产量为609.4万桶/日,较去年同期的451.8万桶/日增加157.6万桶/日。 原油价格上涨刺激页岩油产量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贝克休斯的报告显示,在11月4日短期见底以后,美国活跃钻机总数连续五周增长。12月1日当周,美国石油钻井总数再度增加2座,上周曾大幅增加9座,创6月份以来最大单周增幅。该机构指出,未完井数量也在持续增加。若该部分钻井产能释放,则势必进一步提升页岩油产量。
原油及成品油库存正在累积
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报告中将今年和明年的全球原油需求量预期分别下调至9770万桶/日和9890万桶/日。报告还指出,由于天气暖和,原油需求回落,未来数月原油需求增速将放缓,明年上半年市场料重返供应过剩局面。若OPEC维持当前产量不变,明年一季度原油供应过剩量将超过60万桶/日,二季度将超过20万桶/日。
此外,EIA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为4.53713亿桶,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500万桶;汽油库存为2.14102亿桶,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200万桶;精炼油库存为1.27779亿桶,较去年同期下降近2600万桶。
虽然库存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产量增加和需求回落的双重影响导致库存在近期有所累积。截至目前,美国汽油库存已经连续三周增加,精炼油库存连续两周增加。
减产执行力度有待检验
为了将油价推升至心目中的理想水平,OPEC看来是摆出一副宁为玉碎的架势。不过广大原油进口国、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体纷纷在会议召开之前就做出了回应。
海运数据显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11月份日均从美国进口大约24.2万桶原油。2016年时中国从美国进口几乎为零,而今年前10个月月均约13.5万桶/日。12月份,预计日进口量可能会升至37.9万桶。
每日近40万桶的进口量,使得美国可能成为中国第七大原油供应国。美国、巴西甚至英国等非传统原油出口国对中国的供应量增加,或许会促使部分参与减产协议的国家倾向于优先考虑保护市场份额。延长减产协议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确保执行率。若参与各国执行的积极性不同,那么协议恐存在逐渐瓦解风险。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团队在报告中称:“政策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朗和科威特愿意在多长时间内牺牲市场份额来换取营收和市场稳定。”该行预计,2017年第四季布伦特原油将维持在每桶60美元上方,2018年则将降至5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