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资者都认为,维也纳会议之后,欧佩克可能会缩减部分减产规模,但伊朗和伊拉克等国可并不好对付。有分析师甚至指出,此次大会恐怕是史上最棘手的一次。
增产派VS减产派
随着减产措施持续“发力”,油市平衡目标已经得以实现。周二欧佩克公布的月报显示,4月经合组织原油库存低于5年均值的2600万桶,实现了减产目标,市场重新回归到平衡状态。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的增长,全球石油需求在明年将仍保持强劲,预计石油需求量每天增长140万桶。面临这一潜在油市缺口,欧佩克开始转向增产的预期持续升温。
产油国的最新表态如下:
增产派
沙特:欧佩克有望在维也纳会议上达成“温和合理”的协议,预计该协议将使市场感到满意。欧佩克同意逐步增产将在所难免。
俄罗斯:原则上支持逐步退出减产协议,但具体细节将在一周内与各国部长进行讨论。欧佩克与欧佩克产油国应该从7月开始逐步增产。
减产派
委内瑞拉:欧佩克应该讨论美国单方面对委内瑞拉实施的制裁,这对委内瑞拉国内石油工业的运作和市场的稳定都是一种巨大的侵略。
伊朗:欧佩克不会屈服于美国要求增加石油产量的压力。全球市场已经有充足的原油供应,欧佩克不需要就当前的生产水平做出任何改变。减产协议的有效期是2018年年底,任何的增产计划都应该受到限制。
伊拉克:产油国不应该受到石油供应压力的影响。单方面的增产决定可能会违反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之间的减产协议,并导致协议破裂。
会议可能出现哪几种结局?
尽管目前欧佩克增产看似已板上钉钉,但鉴于欧佩克当中有部分成员国并不具备增产的条件,而且增产仅对俄罗斯、沙特及个别海湾国家最有利,这次会议中出现多方激烈辩论的局面或已不可避免。
最可能出现的谈判结果有以下三种:
①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不同意增产,沙特与俄罗斯屈服。但就当下的形势而言,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并不大。
②沙特与俄罗斯说服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增产,各国就增产规模与条件讨论出具体方案。美银美林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FranciscoBlanch认为,不管最终增产规模多少,全球市场都不会出现供应过剩。潜在方案如下图所示:
③谈判破裂,沙特与俄罗斯不顾其他成员国的阻挠,自行决定增产。加拿大皇家银行全球大宗商品策略师HelimaCroft认为,沙特和俄罗斯将是最终的决策制定者。虽然他们不能逼迫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签订协议,但他们可以坚持己见。
该分析还指出,早在2011年,一些国家曾阻止沙特提高欧佩克原油产量上限的企图,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当时沙特大幅提高原油产量,以每天160万桶的速度增产。因此,如果沙特和俄罗斯未能与其他欧佩克成员国达成协议,两国独自增产的决定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而一旦沙特和俄罗斯真的执意增产,短期内油价必然承受巨大压力。Oilprice网站的油气专栏作家NickCunninghamc表示,若增产达100万桶/日,明年油市料重现过剩局面,2019年油价有可能陷入长期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