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上涨:现货投资者采购趋谨慎 - 石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石油 > 正文

国际油价上涨:现货投资者采购趋谨慎

2018-07-10 08:26:48   来源:   

近一个月,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美国WTI原油期货从6月18日最低63.59美元/桶涨至最高75.27美元/桶,上浮达11.4%;同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也有近10%的上浮。

随着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内炼油企业开始谨慎采购原油,更多是按需采购原油;而加油站也进入了调整期,减少了成品油的需求。

谨慎采购成品油,除了国际油价过高的原因外,还受到中国石油市场大规模改革的影响。

有石油央企总部专家表示,中国石油市场正在不断规范发展,未来中国石油市场将会是央企、地方企业、民企、跨国石油巨头和期货等模式进行博弈。

谨慎采购成品油

据了解,2016年1月国际油价跌至26美元/桶后,大量山东地炼企业大举进口原油,山东青岛港等地的码头、油罐纷纷装满。随着国际油价在低位震荡,更多的地炼企业开始加入。

“2017年以前国际油价在30-50美元/桶时,山东地炼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原油资源,以便未来国际油价提升时,得到超值利润;但是当油价涨至70美元/桶后,它们开始谨慎采购,因为油价一旦下跌,它们将有巨大的浮亏,”舟山市金润石油转运公司副总经理唐之江坦言:“其实,加油站也一样,当油价上涨过高时,炼油企业和加油站们等进行现货贸易的企业就谨慎采购了。”

“2018年我们没有山东地炼的油罐到舟山,目前我们主要为刚需的浙江等地企业服务。地炼企业正常的生产利润很低,一旦进口原油价格过高,它们全年的利润就没了。”唐之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山东地炼内部人士透露,国内炼油企业利润普遍不高,其中山东地炼企业因产量不大,加之没有石油央企的炼化一体化装置,因此正常的生产利润必然比大型炼化企业低,“因此我们十分注意企业经营风险,目前油价在高位波动,我们不会大规模进口。”

青岛海关6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山东口岸原油进口量达1384.4万吨,比2017年同期增加17.3%,为2015年1月以来峰值,但是民营企业进口为503.6万吨,仅增加0.2%。

除了山东地炼,很多民营加油站也对成品油的采购持谨慎态度。

“国家发改委宣布的是成品油最高限价,其实批发价格比它低很多,一旦买了高价油,我们就麻烦了。”一位浙江民营加油站老板说。

取消调油商灰色利润

山东地炼和民营加油站谨慎采购成品油,除了国际油价过高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中国石油市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民营企业必须要“换一种玩法”。

7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提出,到2020年国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计划》中明令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以及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兑调和油。

“过去很多地炼企业用烷基化、混合芳烃、二甲苯等化工产品生产汽柴油,此次首度明令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以及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兑调和油,”金银岛石油经济首席信息官钟健表示,“这是对地炼和民营加油站的一次考验。”

行业俗称的“调和油”一般指社会调油商使用诸如“烷基化、混合芳烃、二甲苯等化工产品”调和生产的成品汽油。此外,还包括部分非法调和企业使用档次较低的汽油调和组分进行违规汽油调和生产,这部分汽油即常说的“非标油”。

调和油使用的原料品种多且混杂,有些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还有些并没有在国家检验油品指标之内。并且,调油商的调和手法非常简单,几乎就是用几个油罐进行简单的物理混合。这种简陋的调油设施就决定了调油过程中的油品控制,包括泄漏、渗透、水资源污染等不到位,可以说是硬件方面的缺失。

“所有生产烷基化、混合芳烃、二甲苯等的企业都是将它们的产品用于化工业务,是不用交消费税的,因此民营加油站十分欢迎这种成品油,”钟健坦言。本次国家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的实施,企业则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此外,6月28日,商务部和发改委下发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取消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成品油终端市场,即加油站行业将全面向外资放开,也将加剧成品油终端市场竞争。未来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将体现在价格、品牌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上。

其实今年年初壳牌、BP、道达尔等跨国巨头就开始在国内扩张。未来,山东地炼、民营加油站与BP等的合作,必然是很多民企的选择。

(编辑:包芳鸣)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