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成型 - 煤电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煤电 > 正文

中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成型

​——《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解读

2025-08-01 14:46:49   来源:中国电力报   


翻开2024年中国电力市场的成绩单,一组数据尤为醒目: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2.7%;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达956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52.3%;绿证交易量同比激增364%,绿电交易电量增长235.2%。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铿锵足音,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多级协同”的全国电力市场体系正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

交易规模扩大 市场结构优化

过去一年,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在变革中展现出强劲活力,新能源加速迈向舞台中央,市场化机制深度渗透行业脉络。

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3.49亿千瓦大关,全年新增装机4.29亿千瓦,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光伏、风电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其新增装机3.58亿千瓦独占鳌头,贡献了全部新增装机的83.4%,累计装机容量跃升至14.07亿千瓦,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正从补充角色迅速蜕变为电力供应的中坚力量。

与装机增长交相辉映的是发电量的显著提升。2024年,全国总发电量达10.0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风光资源的贡献尤为突出,其3660亿千瓦时的新增发电量占据了全国总新增发电量的58.1%,达到1.83万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需求持续旺盛,全社会用电量攀升至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自2016年以来年均增速稳定在6.6%,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消费基础。

市场经营主体规模与参与深度在2024年同步提升,共同构筑了市场的多元生态。过去一年,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增至81.6万家,同比增长8.9%,形成了由3.5万家发电企业、77.7万家电力用户以及4409家售电公司组成的活跃群体。其参与度也显著深化,发电侧,燃煤机组已实现100%入市,而超过半数的新能源机组及部分燃气、核电、水电也积极参与交易;用户侧,除居民与农业用户外,工商业用户已全面进入市场。

从《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经营主体的扩容与活跃,电力交易规模再创新高,结构也持续优化。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达6.1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升至62.7%,连续三年站稳60%以上。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达9569亿千瓦时,占其总发电量的52.3%。

在整体交易规模攀升的同时,跨省跨区交易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同样展现出强劲活力。2024年,跨省跨区中长期交易电量大幅增长19.8%,达1.39万亿千瓦时。省间现货市场表现尤为活跃,总成交376.31亿千瓦时。

省内市场同样呈现交易增长与价格分化并存的态势。省内交易电量合计4.7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值得关注的是,山西、广东、山东、甘肃等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的省份,其现货价格普遍低于中长期,其日前和实时均价均揭示这一趋势。

统一架构成型 绿色转型加速

透过《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纵览2024年我国电力市场全年发展,市场体系加速构建、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绿电绿证大幅增长、市场信号精准引导、新型主体蓬勃发展......加速成型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正强力驱动着我国能源绿色转型。

过去一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10月15日,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结束两年试运行正式启动,覆盖国家电网和蒙西电网全域。这一关键枢纽在试运行期间累计交易电量超88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高达44%,成为跨省电力互济和新能源消纳的“高速通道”。

——与此同时,区域协同机制多点开花,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在2024年11月首次实现整月结算,通过区域现货市场增送电量31亿千瓦时;长三角电力市场创新推出“富余需求侧资源互济”等交易品种;西北区域首创“能量换容量”机制,支援青海度夏、度冬保供电量分别达17.6亿、21.7亿千瓦时;华中区域则通过短周期常态化交易,实现最大互济电力110万千瓦。

——在省内层面,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截至2024年底,山西、广东、山东、甘肃4省转入正式运行,蒙西、湖北等4省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另有9省完成整月以上试运行。

在市场机制优化的同时,绿色电力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国绿证交易量达4.46亿个,同比激增364%,其中跨省交易占比高达92.3%,内蒙古出售8041万个绿证位居全国之首,浙江则以7622万个采购量成为最大买家。绿电交易规模更突破23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2%。

新业态、新主体正成为市场生态的重要拼图。新型储能呈现多元化入市格局,山东、广东储能以“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山西允许自主选择参与模式,甘肃则采用“报量不报价”实现峰谷套利,多地政策还支持储能同时参与现货和调频市场。虚拟电厂实现破冰启航,政策明确赋予其平等市场地位,华能、国电投等国有企业与特来电、蔚来等民营企业同台竞技,外资企业积极参与,经营主体生态日益丰富多元。

在创新活力迸发的背后,监管体系同步升级筑牢防线。《能源法》立法推进能源市场体系改革,《电力市场监管办法》修订完善,市场运行、信息披露等四大基础规则相继出台。专项治理聚焦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建立行政干预整治机制,推动建立实时监测、风险预警等智慧监管体系,为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已从机制搭建迈向效能提升的新阶段。当市场之手与政策之力形成合力,我国电力系统不仅为经济运转提供坚实保障,更在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的命题中,贡献出市场机制创新与绿色转型深度协同的“中国方案”。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