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电力市场“规则打架”“标准不一”难题? - 煤电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煤电 > 正文

如何破解电力市场“规则打架”“标准不一”难题?

2025-08-19 14:50:54   来源:​中国电力报   

如何破解电力市场“规则打架”“标准不一”难题?

——专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向纵深,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基石”已然夯实,备受瞩目的“1+6”基础规则体系正式成为统领全局的核心框架。

这套体系为何被寄予厚望?它又如何破解长期困扰市场的“规则打架”“标准不一”难题,为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高效流动扫清障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近日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系统阐述了“1+6”基础规则体系的核心地位、内在架构及其重塑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关键路径。

中能传媒

“1+6”基础规则体系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制度框架,如何理解这一体系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韩放:“1+6”基础规则体系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制度基石和核心架构,其核心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

确立顶层设计:它锚定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基本理念、价值导向和运行逻辑,解决了市场建设“往哪走”“怎么建”的根本性问题,为破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供了统一的制度遵循。

统一规则标准:它系统性地整合并规范了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注册、信息披露、计量结算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规则,形成全国统一的“操作手册”,有效解决了此前存在的“规则不衔接”、“标准不一致”等突出问题,是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关键。

提供基础遵循:它为中央和地方各级电力市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监管提供了最基础的制度规则依据,是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1+6”基础规则体系的建立,相当于给全国电力市场擘画了“一张蓝图”,让各省(区、市)/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行有了更清晰的“导航仪”,也让参与市场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和新型经营主体等各方有了更稳定的预期,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在“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能传媒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被形象地称为“1+6”。请您解释一下“1”(《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和“6”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自扮演的角色?

韩放:“1+6”基础规则体系是我国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体系的顶层设计框架。其中,“1”是基础性、纲领性规则,如同体系的“主干”与“根基”,为整个电力市场的运行确立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它明确界定了市场主体的权责边界、核心交易类型与基本运作模式、系统安全运行的底线要求以及风险防控的核心机制,旨在为市场奠定稳定、规范、可预期的制度基础。

“6”则是在“1”的统领下,针对电力市场关键环节与核心交易品种制定的支撑性规则,如同体系的“枝干”。它们具体涵盖中长期交易规则,即规范跨年、年度、多月、月度等中长期电力交易;现货市场规则,即规范日前、日内、实时等短期电力交易;辅助服务市场规则,即规范调频、备用、无功调节等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服务交易;市场注册规则,即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变更、退出等管理流程;信息披露规则,即规范市场运行信息、交易信息、系统运行信息等的公开、透明发布;计量结算规则,即规范电量计量、电费结算、偏差处理等核心流程。

“1”与“6”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1”为“6”提供方向和依据,“6”则是对“1”的具体落实和规范,确保规则覆盖电力交易从准入注册、合约签订、短期调配、系统安全保障、信息透明共享到最终计量结算的“全环节”,并囊括了电能量商品和系统服务商品等“全品种”。这种结构设计旨在消除规则盲区,保障市场高效、公平、安全运行。

中能传媒

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辅助服务三类规则构成基础规则体系主干,如何通过三者的动态衔接实现电力资源跨时空优化配置?

韩放: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是电力市场体系的核心支柱,它们通过紧密耦合、动态协同,共同实现电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高效优化配置。

中长期市场如同电力交易的“压舱石”,通过签订跨年、年度、月度、多日等中长期合约,锁定大部分电量交易,为市场提供长期价格信号和稳定预期,是规避风险、保障电力供应基本盘的基石。它锚定了资源流动的趋势。

现货市场则像市场的“风向标”,基于系统实时供需状况,以分钟级、小时级的价格信号进行交易结算。它灵敏地反映系统短时供需变化和网络阻塞情况,是引导资源实时流向最需要之处、实现短期边际成本最优的核心机制。

辅助服务则是市场的“稳定器”,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优质运行,通过市场化机制购买必要的调节服务。它如同看不见的“安全网”,是现货市场高效运行和系统物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三者动态衔接实现跨时间和空间的高效配置。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长期合约形成的计划电量,在接近实际执行时进入现货市场进行更精细化的日前、日内调整;辅助服务则伴随现货市场的运行实时提供支撑,三者形成“长期锁定-短期优化-实时保障”的连续时间序列。

从空间维度上看,现货市场的节点电价包含位置信号,清晰反映不同区域的供需紧张程度和网络阻塞成本,引导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