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研发投入明显加大, 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产出成果丰硕,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新高,国家财税对科技创新扶持作用增强
据初步统计, 2015 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 1.4 万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38.1% ,年均增长 11.4% ;按汇率折算,我国研发经费继 2010 年超过德国之后, 2013 年又超过日本,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 2015 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 GDP 之比)为 2.10% ,比 2012 年提高 0.17 个百分点,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水平的提高为科技创新实现“并跑”和“领跑”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 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 6454.5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15.3% ,年均增长 7.4% ;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4.25% 。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 2899.2 亿元,年均增长 5.3%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 3555.4 亿元,年均增长 9.1% 。 2014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分别为 379.8 亿元和 613.1 亿元,分别比 2012 年增长 27.2% 和 16.2% ,年均分别增长 12.8% 和 7.8% 。
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硕果累累
据初步统计, 2015 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 670.6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34.4% ,年均增长 10.4% ;其中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 347.2 亿元和 295 亿元,比 2012 年分别增长 26% 和 49% 。 2015 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 4.7% 。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成绩斐然,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高温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热休克蛋白 90 α、 CIPS 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 2015 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2015 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为 279.9 万件,比 2012 年增长 36.5%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首次突破百万件,为 110.2 万件,比 2012 年增长 68.8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已连续 5 年位居世界首位。 2015 年我国专利授权数为 171.8 万件,比 2012 年增长 36.9%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 35.9 万件,比 2012 年增长 65.5% 。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为 20.9% ,比 2012 年提高 3.6 个百分点。截至 2015 年底,我国有效专利和有效发明专利分别为 547.8 万件和 147.2 万件,分别比 2012 年增加了 196.9 万件和 59.7 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 6.3 件,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 年我国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 PCT )国际专利申请 30548 件,从 2013 年起连续两年排名均位居世界第三位。专利的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和国际排位的提升,反映了我国科技产出能力、水平和效益的日渐提高。
三、创新资源进一步向企业集聚,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据初步统计, 2015 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逾 1.1 万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40.3% ,年均增长 11.9% ;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为 77.4% ,比 2012 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达 10150.9 亿元。企业研发人员约为 425 万人,比 2012 年增长 26.2% 。截至 2015 年底,我国累计认定的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为 1187 家,比 2012 年增加 300 家。截至 2015 年底,建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 177 个,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36.8% ;建在企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 144 个,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 41.6% 。 2015 年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资金总规模 556.8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92% ;累计投资创业企业 1233 家,比 2012 年增加 995 家。
据 2014 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 2013-2014 年间,在我国 64.6 万家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中,有 26.6 万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占 41.3% ;其中,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 18.7% 、 20% 、 27.9% 和 25.8% 。分行业看,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分别为 17.7 万家和 8.4 万家,所占比重分别为 46.8% 和 32.6% 。分规模看,大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分别为 4.2 万家和 13.5 万家,所占比重分别为 64.8% 和 43.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工业企业和港澳台及外资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分别为 14.8 万家和 2.9 万家,所占比重分别为 45.9% 和 52.4% 。创新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同类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共同选择。
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为改善产品的市场结构奠定了基础。 2014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14.3 万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29.3% ,年均增长 13.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12.9% ,比 2012 年提高 1 个百分点。 2012-2014 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量的贡献为 18.2% 。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医药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优化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 2015 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0.2% ,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 4.1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1.8%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3.7 万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33.9% ,年均增长 10.2% ,比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高 3.9 个百分点; 2012-2015 年,高技术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量的贡献为 19.9% 。
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 TD-LTE 产业链日趋成熟, 2015 年末 4G 用户数超过 3.8 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达 1.9 万公里,占世界的 60% 以上,并进军海外市场; ARJ 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交付运营;油气开发专项再造一个西部大庆;半导体照明技术加快应用推广, 2015 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 42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 ;第四期“超级稻”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 1026.7 公斤的新记录;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为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五、区域创新迈出新步伐,部分地区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北京、上海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全面启动。 2015 年江苏、广东、山东和北京等地区研发经费超过 1000 亿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3-2014 年,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新活动企业占比分别为 44% 、 39.8% 、 37.9% 和 26.3% ,天津、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地区位居前列。你追我赶、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