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7% ,这一中高速增长伴随着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态改善、结构优化、效益回升,既有工业企稳、服务业较快增长的有力支撑,又有消费稳定增长、出口降幅收窄拉动的作用,还有新经济加快成长、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贡献。
就业、收入、物价稳定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既需要关注经济增长,更需要关注民生改善、环境友好。只要就业收入物价保持稳定,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上半年就业、收入、物价、环境、结构、效益等方面的指标总体表现好于预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 717 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 71.7%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 5.2% 左右,其中 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 5% 左右, 5 月、 6 月份这两个指标均有所回落。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 17509 万人,同比增长 0.4% 。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弹性增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部分工业行业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二季度末,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同比下降 11.3% ,制造业下降 2.6% ,而服务业增长 3.2% 。
二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86 元,同比增长 8.7%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5% 。从人均水平看,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稍快于人均 GDP 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扣除约 0.5% 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因素,上半年人均 GDP 增速约为 6.2% ,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0.3 个百分点。从城乡协调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6.7% ,高于城镇居民 0.9 个百分点。
三是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1% ,其中一、二季度均上涨 2.1% ,从月度看同比涨幅一直保持在 1.8% 至 2.3% 区间内。尤其是扣除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 CPI 涨幅更加平稳。上半年,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5% ,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四是节能环保成效显著。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 5.2% ;水电、风电、核电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比重同比提高 2 个百分点;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76.7% ,同比提高 4 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减少, PM2.5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9.3% 。
五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 1.4 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4.1% ,比上年同期提高 1.8 个百分点。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3.4% ,比上年同期提高 13.2 个百分点。
六是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各月利润均保持增长,改变了 2015 年利润下降的局面。 1-3 月、 1-4 月、 1-5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7.4% 、 6.5% 、 6.4% 。财政收入加快增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5514 亿元,同比增长 7.1% ,比上年同期加快 2.4 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 8.6% ,加快 5.1 个百分点。
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发展趋稳
上半年,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其中,服务业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增长,工业发展逐步趋稳,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一是服务业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受市场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营改增等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影响,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居民消费相关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5% ,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9.7% ,比第二产业高 22.3 个百分点。从内部结构看,虽然受基数因素影响,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长有所放缓,但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现代服务业增长明显快于一季度。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2% ,比一季度加快 0.4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 4.6% ,加快 1.3 个百分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其他服务业增长 8.9% ,加快 0.2 个百分点。从相关指标看,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快于总体,与服务业增长基本匹配。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9.2% ,比全社会用电量快 6.5 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7% ,比全部投资快 2.7 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 57.7% 。
二是工业增长态势趋稳。近年来,我国传统工业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振的矛盾凸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 2010 年的 15.7% 逐步回落至 2015 年的 6.1% ,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到 5.8% 。二季度,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和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效应共同作用下,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 ,其中二季度增长 6.1% ,比一季度加快 0.3 个百分点。工业主要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0.5% ,比一季度加快 0.3 个百分点;货运量增长 3.1% ,加快 0.9 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下降 0.7% ,降幅收窄 2.3 个百分点; PPI 下降 3.9% ,降幅收窄 0.9 个百分点; 1-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5.59% ,今年以来持续提高。
三是农业生产基本稳定。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1%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0.2 个百分点。全国夏粮产量 2785 亿斤,比上年减产 32 亿斤,仍为历史第二高。随着生猪养殖效益改善,畜牧业生产有所恢复。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3853 万吨,同比下降 1.3% ,降幅比一季度缩小 1.8 个百分点。农业基础稳固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外需有所回稳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出口、投资出现新的变化。其中,消费的贡献持续上升,外需的负拉动明显减弱,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消费平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国际贸易低迷、出口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我国扩内需、促消费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0.3% ,其中二季度增长 10.2% ,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增速与一季度持平。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同比增长 15.6% ,比一季度加快 0.4 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16.9% ,加快 0.6 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上升。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70% ,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 36 个百分点左右。
二是出口降幅收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减弱。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持续低迷,保护主义抬头,但在一系列稳定出口、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下,我国出口形势有所改善。上半年货物出口额同比下降 2.1% ,比一季度降幅收窄 2.1 个百分点。考虑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以及进出口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负向拉动明显减弱。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10.4% ,比一季度收窄 9.9 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结构优化。受传统领域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以及体制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9.0% ,增速比一季度回落 1.7 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 2.8% ,回落 2.9 个百分点;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20.9% ,加快 1.3 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投资增速下滑的幅度。投资增速虽然回落,但结构在持续改善。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13.1% 和 11.7% ,快于全部投资 4.1 和 2.7 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速回落的同时经济增速也出现回落,但近年来,在政府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只要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GDP 增速仍可能保持稳定。
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新动能不断增强
上半年,新经济表现颇为“抢眼”,在支撑增长、带动就业、促进转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新主体新成果快速增加。随着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实,创业创新氛围更趋浓厚。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日均超过 4 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 1.4 万户,高于前两年。企业更重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上半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 16.4 万件,同比增长 41% 。
二是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好于传统产业。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 11% ,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5 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 28.2% ,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 26.6% ;快递业务量完成 132.5 亿件,增长 56.7% 。
三是新产品新技术迅猛发展。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相关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88.7%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 SUV )增长 39.7% ,工业机器人增长 28.2% ,太阳能电池增长 28% ,智能电视增长 20.5% ,城市轨道车辆增长 19.1%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 17.9% 。
四是新服务新模式不断孕育成长。今年以来,创意设计、远程诊断、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模式层出不穷。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在线医疗、智慧社区等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网络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已在我国 400 余座城市为近 3 亿用户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目前专快车日完成订单已突破 1000 万。在线旅游平台携程网已拥有优质会员数达 2.5 亿,携程 APP 下载量累计达 17 亿次。
可以说,我国经济能够实现 6.7% 的增长来之不易。无论从我国经济体量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 6.7% 的经济增速都值得称道,属于中高速增长。 6.7% 的速度不仅具有坚实的支撑,更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按照 2010 年不变价计算, 6.7% 的速度所创造的 GDP 增量比上年同期 7% 的速度所创造的增量多增 230 亿元。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展望下半年,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尚不牢固。对此,既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底线思维,迎难而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深化稳预期,用政策连续强信心,用创新驱动增活力,促进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原文链接: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6-07/20/content_306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