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新基建”更要有新考量 - 热点焦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新华时评:“新基建”更要有新考量

2020-03-25 20:38: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近日,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2020年重大投资项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占据了相当比重。通过“新基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成为很多地方的选择。

  “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用”。但用好“新基建”之策,让它为产业发展、城市转型等提供助力,还需要有新路径。

  “新基建”要进行内外衔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格局早已发生了重大变化,2019年全年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大关。如此庞大的体量单靠投资拉动来刺激增长已不现实。固然“新基建”会直接拉动不少投资,但更应关注它对创造就业、推动转型、孕育创新的作用,把重心放在如何挖掘数字经济“深度”上来,从如何带动消费、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城市转型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政策和着力点。

  “新基建”要瞄着市场走。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从来都是由创新来推动,需要经过市场的历练和选择。着眼于科技发展前端、旨在夯实数字基础的“新基建”,技术含量很高,前瞻性要求也很高,同样要由市场来主导,鼓励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在新旧融合过程中,政府应下更大功夫去解决市场投资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更加注重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通过提供规划、标准,提升信息透明度、数据共享程度和制定相应政策为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做好监管,严控风险。

  “新基建”要有长远打算与规划。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长期目标,把眼光放在如何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创新上来,而不是将其视为应急之策,盯着短期成本回收或眼前效益。

  用好“新基建”之策,为创新筑牢“数字基础”,让其进一步推进优化供给能力,引导和满足消费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必将拥有更多动力!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