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突破21万亿元 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 热点焦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财政收入突破21万亿元 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2024-02-02 08:20:49   来源:经济日报   

  2月1日,我国2023年财政收支年报出炉。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7.46万亿元,增长5.4%;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整体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重点领域保障有力,税费红利的持续释放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财政收入呈恢复性增长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同比增长6.4%。就地方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

  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根据最近部分省份公开的2023年财政收入情况,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地财政收入规模较为靠前,这反映出东、南部地区仍然具有更高的财政收入筹集能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财政收入增长是在超2.2万亿元税费减免红利切实落实的情况下完成的。“2023年年初及早就明确了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政策,下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再延续、优化、完善了一批到期税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的税费负担,精准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王东伟说。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介绍,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将近9500亿元,占总规模的42.6%,是享受税费优惠比例最高的行业。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约1.43万亿元,占比64%,受益最明显。

  财政支出规模再创新高

  从财政支出看,2023年年初,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74574亿元,同比增长5.4%。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表示,全年财政支出规模再创新高,有效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对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保障有力。数据显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4.5%,科技支出增长7.9%,农林水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7%。

  以科技创新为例,据王东伟介绍,2018年至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6.4%。“与此同时,我们还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他还说,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地方财政支出情况看,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355亿元,同比增长5.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朱青表示,与2022年相比,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支出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大为减少,说明地方财政紧平衡的问题有所好转,这与当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超额完成收入任务有关。

  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将加大

  展望2024年财政收支状况,王东伟表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将保持一定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形势的向好,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预计经济总量的提升会带动财政收入的增量,财政收支平衡的结构会进一步改善。”李旭红表示。

  展望2024年财政政策,王东伟说,财政部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李旭红说,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以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及税收征管现代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会进一步释放政策预期的良好信号,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将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财政政策需要在促进经济恢复、稳定微观主体预期、改善民生福祉、激发创新动力上发力,同时又要在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保障财政可持续性等多种目标下寻求平衡。”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说。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