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热点焦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专家解读

2024-08-05 15:07:24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碳排放双控制度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关键制度。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国办发〔202439号,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构建系统完备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不断创新和强化制度供给

我国统筹实施能耗双控和碳强度控制制度,支撑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自“十一五”规划起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自“十二五”规划起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实践看,这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数据显示,20132023年,中国以年均约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约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26%,节能降碳成效举世瞩目。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提出了有计划、分步骤推动制度转变的工作安排和实施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政策创新和制度供给。我国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刚性增长压力大,既要有效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又要合理控制碳排放总量,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与发达国家能源需求普遍饱和且已经实现碳达峰相比,我国控碳降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照搬,必须以我为主开展制度创新。同时,当前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深刻演变,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不断加快,更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加快制度创新、不断强化制度供给。

二、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

一是坚持制度先行,完善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与产业部门、居民生活的融合不断加深。在当前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背景下,《方案》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对碳排放双控目标制定和分解落实、评价考核、行业和企业管理、产品碳足迹等制度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对于稳定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预期、引导生产方式变革和消费模式转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发挥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要实现高碳能源与低碳能源有序更替,实现各地区、各行业领域绿色低碳协调转型,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碳排放相关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方案》提出全面清理现行法规政策中与碳排放双控要求不相适应的内容,强调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规划,与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加强衔接,同时完善重点用能单位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等,这对彰显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注重制度衔接,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碳排放双控制度与能耗双控等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碳排放双控制度在关键指标设计上实现由能向碳的转变。另一方面,碳排放双控制度从国家、地区、行业、企业、项目和产品等不同层面,在能耗双控制度体系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并注重制度措施的衔接,确保形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合力。

三、处理好三方面关系,进一步助力发展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一是处理好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的关系。碳排放双控制度建设是一项长远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兼顾,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推进。同时,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阶段水平不同,控碳降碳相关政策、技术、业态创新活跃,在因地制宜开展碳双控制度探索等方面空间巨大。在具体制度构建过程中,要鼓励地方和部门开展实践探索,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并及时推动有益的经验做法转化为长效制度举措。

二是处理好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关系。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设,既要确保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约束性目标任务,也要保留一定弹性和灵活性,适应经济周期性波动、技术创新和产业格局发展变化不确定性等新形势。同时,要聚焦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消费、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等,着力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有效发挥碳排放双控制度对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是处理好制度建设和落地见效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设涉及面广,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空白缺位的抓紧补齐,不够全面的尽快完善,成熟有效的及时推广。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和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提升制度举措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统筹建章立制和夯实基础能力,加强碳排放相关统计监测、管理体系等基础能力建设,确保各项制度落地见效。(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吕文斌 田智宇)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