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大看点权威解读 - 热点焦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大看点权威解读

2024-12-13 08: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11大看点,连线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看点1

  提及明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稳增长决心凸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会议在阐述总基调之前提出明年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展现了决策层稳增长的决心,增量政策有望继续推出。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这表明中央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放到了更加优先的位置。

  打好政策“组合拳”是亮点之一。会议强调“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财政政策强调增量,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各类政策将加大协同配合力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表示,今后会加强和改进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明年外部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要坚持以我为主,要加强储备政策研究,发挥不同政策工具的组合作用。

  看点2

  提高财政赤字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延续“积极”的总基调,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又强调“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赤字率提高、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预计明年将明显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提高财政支出增速,2025年的广义赤字率大概率高于2024年。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财政赤字率将在今年3%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预计明年赤字率会在3.5%至4%的区间,将会释放超5万亿元空间。

  会议要求,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预计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会达到2万亿元,明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如果不考虑今年已经出台的化解隐性债等政策因素,预计会达到5万亿元左右,债券投资项目也会进一步扩大和调整。”张依群称。

  在张依群看来,继续实施大规模“两新”政策拉动消费,会在扩面、调整结构、加大力度等方面下功夫,将设备更新等更多生产性消费和以旧换新等生活性消费纳入补贴范围,手机、电脑等技术迭代、产品更新快的商品将成为重点,以达到稳消费、扩内需、稳预期、促就业的目标。继续实施“两重”战略扩大投资,中央和地方政府将会采取超前投资方式对未来需要的重大战略项目加大投资力度,以投资带消费稳经济促发展。

  会议提出,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罗志恒认为,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看,此轮改革的核心是上移事权和支出责任至中央政府,避免地方政府承担过多的支出责任,从而减少隐性债务的举债动机。当前财力端的问题仍很重要、亟待解决,要积极推动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同时支出端的改革也有必要成为本轮改革推进的重点。

  看点3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时降准降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与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改变了自2011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表明我国将通过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提振经济增长、缓解下行压力,同时为重点领域和结构性调整提供支持。

  关于会议提出的“适时降准降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这意味着明年降准降息有望加大力度。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流动性情况看,降准降息或将在今年底、明年初的时点落地。

  “预计明年将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50个基点,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25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适时降准降息”将在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的同时,有效满足企业和居民资金需求,推动物价水平企稳回升。

  关于会议提出的“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曾刚认为,宏观审慎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当前在金融领域仍存在一些潜在隐患,如特定市场风险积累、部分金融机构仍需改革化险等。中国人民银行应密切关注潜在风险点,同时根据各个金融市场变化情况,持续完善宏观审慎工具体系,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健运行。

  会议提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明明表示,财政金融配合将成为明年宏观政策组合的主旋律。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借助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工具支持财政政策发力,并通过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支持产业政策发力。

  看点4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在章俊看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聚焦长远发展,目标是通过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优化投资者结构以及完善直接融资机制,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与吸引力。改革不仅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还通过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市场稳定性与资源配置效率,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这为未来资本市场发展明确了改革方向,即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资本市场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综合改革有望在投资端融资端协同展开,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全方位提高资本市场各参与方的专业能力与参与意愿。

  燕翔表示,未来值得关注的改革方向包括: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大批高质量上市公司;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和退出机制;发展壮大耐心资本,扩大养老金入市比例;进一步加大分红回购力度,提高投资者回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教育,合理引导投资者行为。

  在章俊看来,优化投资者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策将着力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例如保险资金、养老金等稳健型资本,在进一步增强市场韧性的同时,也将平抑短期波动,推动资本市场走向更加健康、理性的发展路径,为市场长期稳定注入强大动力。

  看点5

  扩内需被置于首位 政策将加大力度

  在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中,扩内需被置于首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目前,国内需求端复苏整体落后于供给端,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循环、促进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的内在要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扩内需中,消费是重点。会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对于下一步的政策方向,章俊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全面扩围扩容,居民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投资方面,会议明确“提高投资效益”。“这意味着2025年投资工作的主要目标不是大幅提高投资增速,而是更加注重投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将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王青看来,2025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左右。与此同时,2025年地方政府基建投资能力将有效释放。

  看点6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和驱动力量,要加快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更多智能驱动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应用。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表示,人工智能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要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各行各业赋能,提升社会生产效率。

  会议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健全资本市场服务功能,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刘向东说,“内卷式”竞争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需要正本清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防止市场失灵,对出现的恶性竞争的苗头及时止住,引导大家转向科技研发领域的竞赛,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入良性的循环赛道。

  看点7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田轩表示,会议明确要求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意味着明年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有望推出。

  会议提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包括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以及信息和科学技术的流动,需要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接下来的改革预计会涉及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会议进一步释放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号,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看点8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外贸、稳外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表示,会议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国仍然积极探索和其他国家合作共赢,成为动荡国际环境下的“稳定器”。

  “当前我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潜力很大。因此,下一步的政策重点是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潘圆圆认为,依托中国国内大市场和产业优势,我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后劲较足。此外,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空间仍较大,未来相关配套服务应及时跟进,包括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等举措的落实。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表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意味着我国将更加注重开放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国际形势变化,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则彰显了我国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决心。

  “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和公平的经营环境,促进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朱克力说。

  看点9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会议强调“稳住楼市”的导向,延续了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也进一步说明2025年房地产工作要强调“稳”。

  会议明确,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在严跃进看来,“用力”“加力”意味着2025年房地产相关政策将持续开展,真正促进房地产全面和可持续止跌回稳。

  会议明确,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当前对于增量和存量之间的工作重心和定位变化,总体上是缘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严控增量和优化存量,既是消化库存的重要体现,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抓手。”严跃进说。

  看点10

  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过去一段时间,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化解有序推进。”曾刚表示,总体思路是通过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即在合并重组过程中补充资本,一方面有效处置存量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合并之后形成的规模效应来提升新机构应对竞争及风险的能力。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认为,应在确保金融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化解相关机构风险,措施上可能会以增资、重组、并购为主。

  董希淼建议,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认真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设计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具体方案。同时,中小银行应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他还建议,金融监管部门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提高相关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稳健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会议把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作为未来一段时期风险处置的重点,为进一步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看点11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表示,面对新形势,应更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更好实施区域战略、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可以更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助力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回稳向好。

  会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王昌林表示,经济大省应该发挥支撑作用,在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中更好发挥优势基础和潜力。例如,可以发挥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的引擎作用,发挥好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地的开放作用,继续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吴高斌表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意味着国家将加大对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这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各地要根据自身优势,发挥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吴高斌认为,这将有助于激发各地区的发展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吴高斌还表示,“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旨在推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深化产业协作,有望实现区域经济共赢发展。

  (记者 李苑、陈芳、张琼斯、范子萌、李雁争、于祥明、梁银妍、汤立斌、韩宋辉、常佩琦)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