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5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年会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旨在系统总结过去一年工作、规划未来方向,并通过交流钢铁企业改革与管理的优秀实践,进一步凝聚行业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的共识,为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钢协副会长刘安栋做主题讲话。陕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许晓增致辞。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小弟做工作报告。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和增补副主任委员、委员的议案。其中,调整、增补中国宝武公司治理部总经理、深改办主任、数字与智能化部总经理计国忠,河钢集团战略总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宇辉,北京建龙重工党委书记、副总裁高全宏,柳钢集团副总经理沈敏,永钢集团副总裁曹树卫5位同志为副主任委员,调整、增补中南钢铁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赖晓敏等22位同志为委员。钢协副秘书长、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苏长永主持上午会议,计国忠主持下午会议。
钢协副会长,福建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天仁;钢协副秘书长兼产业运行部主任姜晓东;钢协首席分析师,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拥军;南钢党委副书记、总裁姚永宽;包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伟;陕钢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郗九生;陕钢集团副总经理赵林;中冶赛迪副总经理范新库;沙钢集团总裁助理、战略规划部部长聂蔚;永钢集团副总裁曹树卫;河北普阳钢铁副总经理石现英;首钢集团战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费凡;宝钢股份运营改善部副部长韩卫国;太钢集团运营改善部部长卢健;马钢集团运营改善部部长、法律事务部部长郭斐;鞍钢集团管理与信息化部副总经理王永刚;中信泰富特钢企管部副部长王京冉;南钢总裁助理兼战略运营部部长陈兴华;山钢集团运营改善部(公司治理部)副部长陈茂文;陕钢集团董事会秘书、运营改善部总经理郑海强;陕钢集团投资与科技部总经理白玉鹏;酒钢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杨永刚;山东永锋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李元鹏;济源钢铁企管部部长胡晓庆;钢协综合部(财务资产部)副主任申永亮;钢协组织人事部高级分析师曲起等出席会议。
刘安栋在讲话中表示,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委员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走过24个年头,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行业多次重大变革。过去一年,委员会创新工作方法,激发成员活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他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行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发挥委员会担当作为。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克服外部复杂环境,积极应对强供给、弱需求的挑战,加强行业自律,调整生产节奏,经济效益同比改善,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不过,供需失衡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钢铁企业仍需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当前,广大钢铁企业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不断落实钢铁行业稳增长要求。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委员会定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推动行业企业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发挥更大价值。他就做好委员会工作提三点希望:一是要在政策落地与建言献策上彰显担当。二是要在破解行业难题上展现作为。三是要在精准服务与企业赋能上主动作为。
许晓增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诸多钢企在控产量、调结构、优品种、降成本、防风险等方面认识更为深刻、目标更为清晰、举措更加务实。面对当前形势,钢铁行业更应协同合作、深化交流、自律自强、共克时艰,紧抓政策机遇,全力推进行业“稳增长、防内卷”。本次年会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路径,分享管理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探讨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策略方法。相信在钢协的带领下,全体钢铁企业同心同德、携手奋进,一定能够克服当前困难与挑战,谱写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吴小弟在工作报告中系统回顾了2025年委员会的工作进展,分享了太钢集团改革创新成效,并提出了2026年委员会工作计划。2025年,委员会主要开展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截至当前,委员会成员中的国有企业突出战略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改革管理相关专题研究及调研工作。委员会在过去一年重点推进了“全面风险管理提升方案研究”“防止‘内卷式’竞争,加强行业治理研究”“研究制定企业管理对标体系”“钢铁企业‘冬储’现象研究”和“钢铁行业物流体系研究”等5个研究课题。对于2026年委员会重点工作,吴小弟提出了四点计划: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共识汇聚行业合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夯实基础,凝聚扩大委员会影响力;四是强化实干闭环工作机制,狠抓落实确保目标达成。
在主题报告环节,鞍钢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竞争力与国际化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王春利做了钢铁企业管理对标体系课题进展情况汇报。为有效应对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三高三低”严峻局面,并填补企业管理对标领域的空白,委员会已初步构建起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钢铁企业管理对标体系。该体系涵盖8大维度、34个一级指标和70个二级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帮助会员企业对标找差,精准定位管理短板,强化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能力,同时推动管理模式迭代,适配市场变化与发展需求。管理对标体系采取年度填报方式,委员会将定期统一发布行业管理对标评价结果和研究报告。
李拥军作《“十五五”钢铁需求及投资的分析逻辑》主题报告,从铁素材料消费量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钢铁需求的多重因素。在投资导向上,他建议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关注钢铁在建筑、公共设施等领域对非金属制品材料的替代,持续拓展钢结构应用场景,以需求升级为导向进行工艺及装备投资;二是顺应能源结构转型,关注绿色能源设施投资结构变化,有序优化钢铁企业能源结构;三是开展以数字化转型为基本路径的效率导向型投资,通过优化供应链与生产流程,全面提升运营质效。
曲起作《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介绍》主题报告。他介绍,第二十二届(2025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审定工作秉持严谨规范的程序,历经“三次公示、两级审定、钢协审批”,并依据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创新性等“五性”标准进行严格评价,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发布高水平成果,促进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从获奖成果看,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已成为当前钢铁企业管理创新的主流方向,集中体现了行业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促升级的积极态势。
赵林作《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四种经营理念”改革管理实践》主题报告,介绍了陕钢集团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以市场化改革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即以“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系统推进降本增效,以“用赚钱思维去花钱”强化全面效益导向,以“乙方思维做甲方”重构服务体系,并以“营销思维抓生产”推动产销协同,实现从生产导向到市场牵引的根本转变。
聂蔚作《实干为基,创新为魂——沙钢集团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沙钢集团所构建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通过数智驱动,重塑企业运营新范式,激发发展新动能;通过精益筑基,构筑持续优化的成本竞争力与卓越运营能力;通过生态共赢,开拓价值共创的产业发展新空间。
卢健作《太钢集团高效化组织变革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了太钢高效化组织变革的实践成果。面对行业深度调整,太钢创新构建“1+4+N”经营型组织体系,即以1个经营中心为“大脑”、4大专业化中心为支撑、N类基层经营主体为触角,推动组织从职能管理向价值经营全面转型。
曹树卫作《精益引领,专业精进,全面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分享了永钢构建的独特精益“6+1”管理体系,涵盖精益项目管理、标准化作业、业绩管理、现场5S、岗位改善提案及精益现场实践六大业务模块,并辅以精益知识库与人才培育体系。同时,永钢还创新实践了“ISO体系标准+专业管理实践”一体化管理模式。
北京唯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贤东作《钢企推进精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他介绍,精益管理正逐步在钢铁行业中深化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营绩效。多家钢企通过实施精益管理,实现了成本显著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及能耗减少等目标,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路径。
湖南镭目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曾妍作《镭目数智化赋能精益管理》主题报告,分享了如何以数智化手段系统解决钢铁行业精益管理长期面临的“无数据、难落地”困境。镭目通过打造炼钢全流程智能化系统,有效消除生产波动与“新八大浪费”,助力钢厂实现标准化、透明化协同生产。
在讨论环节,来自钢铁企业及相关单位的代表围绕企业改革管理工作经验和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委员会服务工作的效能与质量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2026年委员会专题研究课题及调研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19日上午举办了陕钢集团转型发展座谈会。委员会组建了由多领域专家构成的调研团队,深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调研与座谈,为企业制订“十五五”规划、强化经营效能、破解发展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陕鼓集团。
此次会议由钢协主办,陕钢集团、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委员会全体委员单位代表及钢铁企业领导与改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等约100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