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政府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想着法子来鼓励经济增长,以便来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但是中国的“房地产化”经济,由于完全过度对房地产的依赖,只要房地产出现周期性调整,经济增长下行是必然,所以,在经济增长下行的时期,政府不得不采取过度信贷扩张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使得市场的流动性泛滥是自然。
一年来,过多的流动性先是打造了2015年的股市的“杠杆牛”,但是这种“杠杆牛”很快就转换成熊市;资金不能够在股市穿行,就大量跑入互联网金融,让它也火爆了一把;接着是企业债市场。年初股市汇市的剧烈震荡,中国股市当然不会有起色,这些游资则窜入商品期货市场,从而掀起了一股中国式的商品期货炒作潮。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就增加了1830亿美元,超过了去年中国股市泡沫时的高峰值,也远大于纳斯达克股市在2000年科技网络狂潮的成交量。而且中国这股商品期货狂潮推动了上个月单日棉花成交量飚升至足夠给全世界每人做一条牛仔裤的水平,大豆成交量足以做成560亿份(全球每人7份多)豆腐。
对于这一波商品期货狂潮,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来证明是谁在推动,但是从一些现象来看,更多的是中国散戶大军进入市场的结果。有证据表明,散户投资者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螺纹钢商品期货上个月成交量中有40%以上是在夜晚盘成交的,这个时候更适合白天上班的人落盘。数据显示,4月份螺纹钢和铁矿石等合约的平均持仓时间不到3个小时,投机味道十分浓。
这股中国式的商品狂潮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成交量。在4月22日触及最高水平时,大连、郑州和上海交易所的成交时从2月份的日均780亿美元左右上升到2610亿美元,远超过爱尔兰的国民生产总额,相比之下,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成交量成在2000年初的高峰期也不过是1500亿美元。
中国这股商品期货狂潮之所以能够如此疯狂,估计最大问题还是在于央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泛滥,所以各类的投资者都希望利用这种过度的金融杠杆,对各种资产的价格大炒一把。先炒作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接着炒作一线周边城市的房地产,但当这有所限制时,又开始大炒商品期货,因为股市炒作不行,而当时为了让这种炒作有正当的理由,就借助于中国3月份的经济有所好转,就大力放出舆论说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反弹,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启动更借此炒作商品期货。
面对这种疯狂炒作,监管层不得不出手来抑制这种商品期货的狂潮,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接连上调保证金、手续费以及涨跌幅限制。缩短了螺纹钢晚上盘交易时间,商品期货狂潮降温,5月6日的总成交量1250亿美元,比高位回落超过一半,螺纹钢和铁矿石的价格也从4月高位回落了20%。最为重要的是5月9日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讲话,明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是L型而不是W型及V型,政府没有必要出台强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从而让市场去除幻想,改变预期,商品期货的炒作者也只能快速退出市场,疯狂的商品期货狂潮也告一段落。
从这一波商品期货狂潮事件来看,有几个问题政府及市场要看得十分清楚,一就是欧美国家盛行多年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法律健全、市场信用主导的欧美市场,对实体经济能够起到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来看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中国不成熟的金融市场来说,这些金融衍生工具除了是投机炒作者获利工具之外,能够对实体经济起到的作用更是有限,政府的监管层对此要严格警惕。这次商品期货的狂潮如果监管层不及时防范一定会酝酿成巨大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的金融衍生工具更只是少数人投机炒作的工具。
二是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在强调要增加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以便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增加投资,或让流出来的资金脱虚流实,比如说,现在的央行公告就会说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有多少,但是实际上情况并不是如此。现在市场涌出的资金基本上是脱实向虚,过多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各种资金,比如1季度的信贷资金,就有一半以上流入房地产市,而4月份的5000多亿银行贷款也有80%流向房地产市场。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用税收制度对投机炒作进入严格限制,而且把住房投机与消费混为一谈时,那么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只能是一个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如果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只是为了投机赚钱,要说这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是自欺欺人。最近人民日报权威人士讲话就指出,对此要密切关注。
三是商品期货狂潮结束后资金未来会流出哪里?估计先会流出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这些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爆就表明资金已经流入。如果政府还是如早几个月那样后知后觉,那么这一轮的二线城市的炒作还可能蔓延。这种蔓延越广,中国的金融风险可能越高。同样,这些资金还有寻找可炒作资产,对此要密切观察,因为这些资金流向哪里,哪里的资产就会疯狂。它将成为扰乱中国金融市场最大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