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创新特区”再添新成员,示范区总数已达17个。
7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重庆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创新中心增添强劲动力。
至此,今年以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先后三次扩围,新增设6个。今年4月12日,国务院一日批复同意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厦泉、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初,全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获批建设,成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鲜活样本。其后5年的时间中仅增设4个,即东湖、苏南、张江和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不过,在2015年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批准了长株潭、天津、成都、西安、杭州、珠三角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1—7月已经新增设6个,批复速度明显加快,这可以视作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提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实施的明确体现。
截至目前,全国逾半数省份已有国字号“创新特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但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经济体量和区域特色各不相同,其各自的定位与使命并不相同。
比如国务院最新批复设立的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定位是:通过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创新中心,努力把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引领区、军民融合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先导区。
地处东部经济带,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
而落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则是: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沈大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开放创新先导区。
使命虽有不同,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在知识最密集、技术最先进、条件最成熟的区域,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推动创新发展的聚集示范区域,因此无一例外,皆是以“创新立命”,着力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皆要借助科技创新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皆是集聚了大量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皆要培育成为区域创新增长极,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
打开地图就会发现,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有10个:辽宁沈大、中关村、天津、山东半岛、苏南、张江、杭州、福厦泉、珠三角、深圳;中部地区有4个:郑洛新、合芜蚌、东湖、长株潭;西部地区仅有3个不满周岁的新设席位:重庆、成都和西安。
更不乏以城市群为单位创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由9个国家高新区组成,横跨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由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恺、东莞松山湖、中山火炬、江门、肇庆等8个国家高新区构成,其区域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意味明显。
在新一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容,东中西部的全面布局以及错位发展中,区域创新链条已然成型,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中创新元素更快发展。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公开表示,从抢占新赛场、新规则的大形势来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有助于聚集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强化先行先试。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积极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希冀跻身其中。
今年3月份,浙江省印发的《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杭州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宁波加快规划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立平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球海归千人宁波峰会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上透露,“宁波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4月份,申报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已经启动,山西省政府已正式向国务院报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西科技创新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
7月19日,昆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下发《关于成立昆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此举标志着昆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建设工作进入启动申报阶段。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示范作用日渐明显,促进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鲜明的升级发展新“尖兵”。
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不仅仅是指某一环节或要素与整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发生“隔离”,也包括区域间科技创新体系中形成的“闭路循环”。如果在一个特定区域,过度叠加政策优势,无法与周边经济联动、无法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无法实现融合发展,一些“高地”最终会变成“孤岛”。
唯有全面布局,通过不断增设示范区,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加速创新要素流动,以此为支点,撬动区域协同创新,有望破解创新体系“孤岛现象”,解决创新要素“碎片化”问题,实现科技创新的“聚变”和“裂变”效应。
闻鼓而进。积蓄已久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纷纷迅速进入状态,用政策弥补创新的短板,集聚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将科技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将创新盆景打造成为产业风景,有助于国内工业城市再造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