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环保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07-29 08:38:09   来源:   

日前,来自媒体的消息称,我国正在确定“十三五”时期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及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3个行动计划,工信部宣称到2020年,绿色制造业产业规模将达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其中,在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9%,相关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此,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也指出,环保产业作为污染治理重要平台、经济增长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正迎来新的难得发展机遇。

经过上半年的发展,环保产业在下半年应该更有“作为”,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环保产业的崛起或许可以分担更多的经济压力,但是蓬勃发展并不代表“一帆风顺”,因此环保产业仍需“且行且努力”。

国民经济的进步让大众对环境质量愈加注重,这也在客观上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要求。近年来,各项有关政策不断出台,助力环保产业发展,同时,越来越严格的执法力度也是促使环保产业趋向规模化、多元化的重要动力。

统计结果同样符合这一规律,今年上半年环保市场签订项目近80个,涉及总金额超500亿元,其中涉及烟气治理、水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所占比例较大,市政环卫、餐厨及土壤修复项目也有不少。除此之外,环保产业的并购势头也是延续了以往比较热情的情形,业内人士称,今年上半年环保领域并购案约49起,涉及交易金额超230亿元。特别是海外并购增长迅猛,136亿元的海外并购交易额超过了今年上半年总并购额的一半,也是去年海外并购总交易额51亿元的2.7倍。

对此,专家认为,从“十三五”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电力、水泥、钢铁、化工、轻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强化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而这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逐步调整、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例如,被称为最严《环保法》出台后,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了严厉惩处,而这将使企业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市场有需求必然能够引起产业的迎合。

目前来看,在我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单纯治理为主,慢慢转变为包括发展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等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记者看来,未来伴随着更多重大环保规划密集出台,治理覆盖面将会更广,并且环境服务会逐渐完善,这将开启环保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之前出台的“水十条”和“大气十条”,再加上“土十条”,治理污染的“三大战役”必然会为行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据业内人士预测,“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社会总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具体来看,土壤污染修复投资需求最大,约有10万亿元;水污染处理大概在2万亿元,大气污染治理则在1.7万亿元左右。尽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资比“十二五”期间有很大提升,但仍有近七成环保领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满足,未来还有增长空间。以此来看,中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环保产业市场之一,也可能对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但在大好前景之下,并不意味着环保产业已经趋近成熟,有观点表示,理顺体制机制可以解决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不顺畅,资本望而却步。环保投资具有初始性投资高、投资周期长、低风险、低收益、回报长期而稳定等特性,而环保产业投融资手段单一,金融领域甚至没有专门的环保放贷类别,环保项目难以获得融资。

记者认为,创新动力不足也是我国许多行业包括环保行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环保产业研发能力薄弱成为体制机制之外的又一大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导致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专家建议,要扭转这种局面,亟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引导,环保部就曾鼓励、支持环保企业与科研机构形成优势互补的环保技术联盟,加强环保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信息共享。

综上所述,环保产业伴随着制度政策的完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日可待。正如《前瞻产业研究院之前发布的环保行业研究报告》分析指出,由于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与其它产业之间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关联作用,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其发展必然拉动其所渗透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并通过相关产业发展的连带效应,带动经济系统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