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清理僵尸企业是一项关键工作。有研究人士称,毫无疑问,加大改革力度、发展新经济、释放新动能、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扩大就业渠道,是确保经济增长与僵尸企业处置良性运行的关键。僵尸企业的关键是债务问题,已成为金融机构的荆棘。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G20财长会议表示,政府财政不会轻易兜底,“部分企业债务高,发生违约,但没有爆发系统性风险,政府需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防止一些大而不能倒的机构发生风险。”
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也对债务违约发表观点称,“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寄希望于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式解决僵尸企业和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那些企图通过“乱”、“闹”等极端方式实现利益、达到目的的手段将不得人心。”
在中国这样一个投资驱动型的经济体,国有部门投资占一半以上比重。如果环境宽松,这些“僵尸”出于逐利本能,会以疯狂的速度扩张投资规模,将债务杠杆增加到令人惊叹的程度。如果宏观环境逆转,僵尸企业索性以“老赖”身份挟持银行,导致金融资源源源不断流向僵尸企业。如何才能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
其实关键还在于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僵尸企业大多属于国企,它们与很多金融机构一样同样拥有官方背景,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它们往往无可奈何。因此,要想有效清理僵尸企业,关键还是要在国企改革方面痛下决心,加大力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