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发表了对当前经济形式和发地产业改革的看法,以下根据演讲原文整理。
“十八大”后开新局,短、中、长期衔接至关重要。这里面有一些关键词,强调了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市场体系、现代财政制度、现代政治文明和现代发展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治国理政核心概念“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经非常清晰。我们的年度指标表现一降再降,我们必须认识在新常态下的引领。
我们的目标现在只有6.5%—7%,我们看到了管理人的不安。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希望在“新”明朗以后,实现“常”的境界。我理解的“经济新常态”有3个关键词:中高速、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而“三期加一期”是指: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加改革在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推进期。
我们必须观察和追求“常”的实现。目前,中央强调引领新常态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作为第一动力的“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不确定性仍很明显,不安全感弥漫,市场预期的向好苗头十分脆弱。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一起,我们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全局的意识。
房地产业总体来说景气回升,表现出中国经济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向前看,需按新常态完成探底,企稳于中高速增长平台来理解“L”型。
一季度6.7%的同时,有一些苗头和迹象值得关注,如果管理部门不犯明显错误,不排除年内或明年前期出现宏观经济态势的“阶段性探底”。去年下半年的“项目包”,将“有效投资”与“PPP机制”结合在了一起。
PMI上半年的表现,从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用电量、房地产业、PPI、CPI等的综合互动来观察,居民消费仍相对强劲。地方、企业困难分化,比如北上广深、民企中的规模以上企业有向好的苗头。有些不好的案例却往往耸人听闻,但在东北、山西、温州等地确实存在十分困难的方面。同时,特别是需要警惕经济问题社会化、政治化形成的“突发冲击”。
我们要利用品牌效应扩大规模。像华为这样的民营企业,就抓住机遇求发展。和金融有关的民营企业,不论什么背景,保险公司、理财公司、财务管理公司,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高端引进,每年业务增长规模上都高达30%—40%,这些都是通过市场不同角度的分析。
中国城镇化率大概在40%,我认为房地产业总体来说景气回升,表现出中国经济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现在如果从一线城市带动,如果是迅速蔓延到二线城市的升温。在经济总体下行过程中,房地产业可能在走在各个行业比较靠前的位置上,它的希望线也看得越来越清楚。而房地产业比较明显的回升则表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上。难道真像很多人说的这么悲观吗?我们只要不犯低级的错误,这种悲观是不会出现的。
房地产现在稍微为难一点,却能带来基础设施上更多的发展。中国建城区和相关周边区乃至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拉动全产业链。在中国的经济和未来之间,由于城镇化处于高度发展期,而中心区的不动产评价价值也处在上扬曲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房地产业黄金时代过去以后,白银时代依然是含金量非常高的时代。企业界、投资界、包括农村界,可以一起实现共享。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总体来说是共赢和创新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民营企业投资下滑,有多少技术上的分析?必须强调民营企业总体的方向感,做好相关的工作,把方向感清晰化。而种种相关的纠结,需要得到实际工作中的发展效率对冲。同时,也需要我们有长远战略去进行信息化、全面的改革。
虽然有种种技术上的考虑和阶段性的考虑,但长远的大方向是,中国一定要进入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房地产的发展一定存在制度挑战。希望立法能够在该过程中完成,首先推出实际的税法,以及执行相关的改革等。中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考虑先有地法后,区别于区域形成供给侧改革的理性方案。